董 瑾,黄 乐
(天津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天津 300074)
近年来,国内外儿童肥胖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同时MS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2],有关数据[3]表明全球范围内患有肥胖症的儿童高达10%,发病率高居慢性疾病首位,目前已发展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代谢综合征主要是以高血压、糖代谢、脂肪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为表现的症候群,一旦患病极易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对患者健康威胁极大。代谢综合征是多种环境及基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遗传、免疫、儿童期肥胖具有一定的关系[4],其中儿童肥胖症是高危因素。儿童肥胖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流行性疾病,对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及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代谢综合征(MS)属于代谢功能紊乱症候群,是由糖类、蛋白质、脂类等物质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状态。相关研究显示,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存在密切的关系,儿童废肥胖是诱发MS疾病的重要因素,早期预防及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可有效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早期治疗干预极为重要,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同时重视疾病预防,从健康饮食、科学锻炼等方面入手,控制疾病的流行与发展。本文就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进行综述。
儿童肥胖是目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有关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患有肥胖症的儿童越有3亿左右,其中严重肥胖者约占四分之一。从国家分布来看,美国儿童肥胖症的病发率最高,而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且人口密度大,其发病率占据世界第二位,因此针对该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形势极为严峻。临床针对儿童肥胖的评价方式有标准身高体质量法、腹部脂肪测量、观察法等,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体质量指数测量[5]。在我国儿童肥胖的体质量指数评价标准点为28 kg/m2。儿童肥胖症对儿童危害极大,不仅影响其身体健康,极易诱发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而且影响儿童心理发育,容易出现自卑心理、社交恐惧症等,甚至对认知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人体集为一体病理表现,主要是由人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相互作用,从而造成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病理综合征,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症等多代谢性病理症状为一体。基础病理是心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6]。MS人体危害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大大提升了冠心病、胰腺癌、肝胆癌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几率,对儿童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较大。
造成儿童肥胖的因素较多,致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尚无统一定论。当人体热量摄入过量,无法完全消耗时,多余热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存储在人体内,如脂肪存储量超出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其会慢慢在人体累计超过一定值就会造成肥胖疾病。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肥胖症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致病因素有心理因素、遗传、社会因素、饮食及生活习惯等[7-8],另外有关资料显示[9-10],肥胖症与人体基础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如甲状腺功能亢奋、高血脂症等均有较大的可能造成肥胖。MS致病机制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肥胖,其二是胰岛素抵抗,具体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11-12]认为其与免疫、遗传具有一定的关系。在我国正常儿童、肥胖儿童、超重儿童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2.3%、35.2%、23.4%,肥胖儿童中96%存在一项代谢综征症诊断指标异常的情况,虽然目前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但可以定论的是代谢综合征和肥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增加成人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控制肥胖可改善肥胖。
肥胖是造成非传染性疾病病发的危险因素,WHO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因肥胖造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死人数高达3 800万人,属于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13]。第一,肥胖与高血压,引起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肥胖,肥胖者体内脂肪聚集过多,因而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极易引起高血压疾病, 超重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出现高血压疾病的几率更大,其患病几率是正常儿童的10倍左右,同时临床数据显示,过度肥胖者出现高血压疾病的几率约为46.3%,这也是肥胖症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14]。第二,肥胖与糖尿病,肥胖是2型糖尿病诱发的高危因素,儿童肥胖症患者其骨骼肌肉内或肝脏中,聚集了大量的脂肪,脂肪长期堆积会降低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致使机体葡萄糖代谢出现异常,另一方面因脂肪组织,造成机体胰岛素抵抗能力增强,糖耐量下降,到一定程度会诱发糖尿病,与正常人群相比,肥胖症患者糖尿病发病率高出四倍,死亡率高出2.5倍,因此具有较大的危害性。第三,肥胖与高血脂症,肥胖会造成机体代谢系统紊乱,通过对儿童肥胖症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比正常体重儿童偏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血脂症、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提升危险性系数。第四,损伤心脏功能,儿童肥胖症患者体重、个体较大,心脏为满足机体需求会增加输出量,长期承受较大的心脏负荷。心脏输出量的持续性提升,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从而心室肌厚度、心室腔径、重量等比正常体重儿童更大,加大心脏负荷,而引起心功能衰退、心率衰竭等疾病,如此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第五,肥胖症与脂肪肝,肥胖症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因素,肥胖者体内大量脂肪会使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情况下,脂肪氧化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脂肪组织中大量自由脂肪酸被释放出来,通过门静脉渗入肝脏组织,增加了肝脏的负荷量,同时机体肝细胞中聚集过量甘油三酯,一旦超出某一范围,极易诱发脂肪肝疾病,如果未能给予及时控制与治疗,肝脏细胞将会受到脂肪堆积颗粒的进一步损害,从而出现肝功能异常等病变,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等,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有关调查显示[15],随着体质量指数的上升,儿童血压指标(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升高,如此可表明血压与肥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从以往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儿童肥胖症患者其糖代谢紊乱主要表现在糖耐量受损方面,但真正发展为糖尿病的较少,近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患发病率所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是诱发代谢性综合征的关键性因素,其中最为常见的表型为腹部肥胖,也关系到其他临床表型。同时患者体质量指数越高,胰岛素抵抗表现越显著,年龄越大相关性关系越明显。MS与血清蛋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16],致病机制可能是胰岛素抵抗或全身炎性状态的原因,肥胖会对脂肪组织功能造成影响,进而脂肪因子水平。通过一段时间减肥,肥胖症患者体质量指数显著降低,从而机体胰岛素抵抗状态得到改善。脂肪组织具有较大的内分泌功能,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瘦素等,受多种细胞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受到影响,从而形成胰岛素抵抗效应。肥胖者肌肉、肝脏部位沉积着过量的脂肪组织,其对糖代谢功能造成影响,正常情况下,胰岛细胞通过负反馈会分泌较多的胰岛素,胰岛素对脂肪的分解造成影响,促进其合成,从而增加机体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信号的传导造成干扰,胰岛素抵抗效应从而形成。国外研究表明[17],腹部肥胖与瘦素、脂联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脂肪组织中含有一定量的瘦素,其可以促使能量消耗,减轻人体重量,但儿童肥胖症患者体内瘦素水平下降。对抑制机体摄食的作用也相对降低,导致儿童食欲增加,同时脂肪利用及分解功能衰减,机体能量消耗量降低,体重由此增加,从而出现儿童血脂异常疾病。有关数据显示[18],新生儿体重小于2.5 kg者成年后其诱发MS的几率是体重大于4 kg新生儿的18倍,由此可说明新生儿低体质量是发生MS的危险因素[18]。儿童肥胖者其体内血清c反应蛋白、IL-6等因子检测水平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明显偏高,由此可表明,肥胖者所产生的炎症因子对机体血管内皮细胞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通过作用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降低钙离子通道密度,导致血管活性下降,同时脂肪组织所分泌的炎性因子对机体正常代谢系统造成影响,如此由肥胖所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成为引起动脉粥样硬化、MS、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不仅导致机体脂肪代谢紊乱,同时促使患者肝脏脂蛋白酶水平下降,对甘油三酯的清除能力也相应降低,大量三酰甘油聚集在人体内,也对组织细胞造成影响,作用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的分泌加快,进而出现恶性循环,促使MS疾病的病发与发展。腹型肥胖的重要评价指标为腰围,是脂肪组织聚集在腹腔内脏周围的一种类型,内脏过度堆积脂肪而诱发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效果独立于整体脂肪的含量,如此可证明腹部肥胖在代谢综合征相关性联系。
造成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抵抗,而其中肥胖是重要因素,因此可通过控制及治疗肥胖来改善代谢综合征,具体的治疗方案的制定,结合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在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体重过快增长,因此需对患者生活及饮食方式加以改善。首先应调整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合理膳食,增强体育锻炼,日常减少高脂肪、高能量饮食摄入,多食用水果、蔬菜、粗纤维类食物。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睡眠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发育,同时可促进智力发育,降低因睡眠不足而出现肥胖的风险。增加活动锻炼,尽可能减少坐车增加锻炼,上楼尽量选择步行少做电梯,适量增加户外活动,避免长期静坐,如大量写作、看电视、玩电脑等。在饮食调整、增加锻炼的基础上结合心理矫正措施,尤其是对于儿童肥胖者而言,心理矫正极为重要。针对儿童肥胖者治疗以心理矫正为主,辅助饮食改善进行阶段性、综合性治疗,可实现良好的临床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随访,对获得一定效果的儿童给予适当奖励,可增强患者依从性,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为长期坚持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临床针对儿童肥胖药物治疗正处于研究阶段,但对于年龄较小者或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者不建议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可针对并发症适当选择药物,如护肝、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药物。因儿童年龄较小,形成某一生活习惯所用时间较短,因此需在家长及家庭成员的支持下予以干预,从有效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临床研究显示[19],可采用二甲双胍配合治疗,目前其在欧美等多个国家已获批使用,采用该药物可抑制葡萄糖、肝糖原的分解,同时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儿童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后其身体各项指标均明显提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用药较为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发生。相关研究人员使用小鼠进行减肥治疗效果研究,发现通过提升外围或中枢神经系统瘦素表达水平,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临床具体工作中仍需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儿童肥胖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目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儿童肥胖与超重的控制与治疗工作刻不容缓,通过改善儿童肥胖来控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几率,因此采用健康教育联合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的综合性治疗方式,对改善儿童肥胖症状、同时降低了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未来如何有效的监控及防治儿童肥胖,并对其年龄、饮食、体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