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志坚,刘晓真,周广新,李嘉懿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3)
近些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呈显著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类风湿性关节炎经过一段时间病情的发展会逐渐累及到腕关节的病变,因此需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2]。为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率,笔者以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肌骨超声和MRI两种方法进行诊断,通过对比腕关节早期病变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5月期间风湿科收治的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26~68岁,平均(42.6±3.8)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肿瘤类疾病、血液类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足等,确保不会影响研究结果。
1.2方法:50例患者分别在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影像科医师的操作下进行诊断,飞利浦Achieva进行检查,取患者仰卧位进行腕关节病变的诊断,记录滑膜炎增厚、关节积液、骨侵蚀的检出情况,计算检出率。再采用肌骨超声进行检查,本院使用的设备是飞利浦ep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同样取患者坐位进行腕关节病变的检查,仪器探头对患者双侧腕关节进行横向和纵向扫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判断关节的病变情况。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腕关节病变检查中重点排查是否发生滑膜增厚、关节积液以及骨质坏死等情况,因此首先需要应用灰阶超声观察滑膜声像情况,记录滑膜最厚处的厚度,如果超过2 mm可判定为滑膜增厚,同时观察关节腔内是否存在积液,周围骨质是否发生侵蚀。
1.3观察指标:统计并对比不同血流分级患者滑膜动脉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的变化,分析血流分级与PI和RI的相关性。血流分级采用Alde半定量分级方法对其进行分级,标准如下:无血流信号的为0级;有1~2处显示信号呈点状的为1级;有3~4处显示信号呈条状的2级;有4处以上显示信号呈树状的为3级。对比肌骨超声和MRI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早期病变的检查率,旨在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率。
2.1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血流分级与PI和RI的关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着血流分级的增加滑膜动脉阻力指数RI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呈负相关;搏动指数PI随着血流分级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二者之间无相关性。见表1。
表1 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血流分级与PI和RI的关系
2.2两种检查手段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早期病变的对比:肌骨超声和MRI两种检查方法在腕关节早期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手段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早期病变的对比结果[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关节滑膜炎,急性发作时会出现滑膜肿胀和渗出液增多的情况,对关节功能影响极大,且该病理过程是不可逆的[3]。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病理发展过程中会对滑膜软骨、肌腱、骨骼进行侵蚀,其发病与遗传、内分泌、环境因素等有一定关系。有学者认为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参与致病过程,在全身病变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也正是类风湿因子的存在可能使类风湿性关节炎被归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治疗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因此病情的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理的研究中,有专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滑膜炎和骨损坏主要是由肿瘤坏死因子α产生的,因此肿瘤坏死因子ɑ拮抗剂能够有效控制炎性反应,同时还可以修复已损坏的关节。除了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抗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和阻断白细胞间活化调节因子能够有效地控制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效果,主要手段包括针灸、口服中成药和中药外洗剂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病理特点是腕关节的病变,随着病情的发展严重的可导致关节功能的丧失和骨侵蚀,因此应不能尽早诊断尽早治疗[4]。传统的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的方法主要是X射线和CT,虽然对早期的关节滑膜病变有一定的检出率,主要是关节肿胀、骨膜狭窄等检出率较高,但对骨质破坏和侵袭的病理改变检出阳性率较低,且对滑膜炎和关节积液检出率较低,需要更准确的诊断技术。MRI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和X射线技术,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多发生在滑膜,其中滑膜增厚和关节积液是其病变的主要表现之一,而MRI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滑膜病变有着较好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其检出率显著高于CT和X射线,但诊断准确率仍有待提高。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升,肌骨超声技术在骨科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肌骨超声具有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在针对腕关节病理改变的显现更为清晰[5]。通过设备探头频率的调节可以针对患者局部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可清晰、准确地显示滑膜增厚、关节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骨侵蚀等滑膜改变情况;且该技术与MRI相比更安全,无侵入性无创伤[6]。本院为验证肌骨超声和MRI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对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采取肌骨超声和MRI两种方法进行诊断,结果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着血流分级的增加滑膜动脉阻力指数RI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呈负相关;搏动指数PI随着血流分级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二者之间无相关性。50例患者共100个腕关节,肌骨超声对滑膜增厚、关节积液、骨侵蚀的检出率分别为72.0%、65.0%、58.0%,MRI的检出率分别为57.0%、49.0%、43.0%,两种检查手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肌骨超声更能准确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早期病变。
综上所述,肌骨超声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早期病变检查率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由于纳入样本数有限,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