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亮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西 宜春 336000)
带状疱疹因幼年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其潜伏期长,倘若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会激活病毒,使其蔓延,在皮肤表层出现水痘,部分患者甚至会累及神经,诱发炎性反应,出现神经痛症状[1]。报道显示[2],神经痛为带状疱疹常见并发症,发病年龄超60岁。临床上,应加强治疗,缓解疼痛,消除机体内炎性,改善预后,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报道选取病例深入探讨加巴喷丁联合伐昔洛韦在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到本院治疗的10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1~77岁,平均(69.43±4.71)岁,病程1~10个月,平均(5.52±1.13)个月;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2±4.23)岁,病程2~13个月,平均(7.53±2.09)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病历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对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临床皮肤学》带状疱疹神经痛诊断标准[3];②合并不同程度疼痛;③愿意配合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功能异常,伴有精神疾病;②过敏体质,伴有恶性肿瘤、感染;③播散型带状疱疹、耳带状带状疱疹诱发的后遗神经痛。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盐酸伐昔洛韦片(生产厂家:湖北省益康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83699)口服,2片/d,2次/d,饭前空腹服用,连续服用10 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巴喷丁胶囊(生产企业:广东省药物研究所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52302)口服,第1天,服用0.3 g,第2天服用0.6 g,分两次服完,第3天服用0.9 g,分3次服完。随后,依据病情,逐渐增加剂量至1.8 g/d,10 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①数字评分法(Numericalrating scalle NRS)[4]: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分值范围0~11分,0分提示无痛感,11分提示剧烈疼痛。分值越大,疼痛越剧烈。②临床疗效[5]:痊愈:疼痛下降指数100%,患者不再感到疼痛;显效:疼痛下降指数≥60%,神经痛症状较之前明显好转;有效:疼痛下降指数在0~59%之间,与治疗前相比,有轻微改善;无效:神经痛症状无改善,甚至加剧。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两组NR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NRS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RS评分比较分)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关联因素包括感染病毒之后,周围神经干炎性反应、神经损伤传导异常及丘脑改变疼痛调节的环路功能。伐昔洛韦作为抗病毒药物,在带状疱疹临床治疗中应用普遍,患者口服之后,经人体吸收转化为阿昔洛韦、缬氨酸,优势在于半衰期长,给药过程便利,并且还能够使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明显提高。现阶段带状疱疹治疗中,伐昔洛韦应用普遍。虽然抗病毒药物在带状疱疹临床治疗中效果良好,但其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很难使该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情况复杂,治疗难度大,即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用药,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仍比较高,甚至可达70%。究其原因,刚发生疱疹时,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后遗神经痛的病理性改变已经发生。这充分说明在带状疱疹治疗中,关注神经痛非常必要。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实施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还需要使用加巴喷丁治疗,其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线用药,属于新型抗癫痫药物。该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类似,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但有研究表明[6],加用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发作频率较以往明显减少,长期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很少发生不良反应。但是,严禁将该药物应用到肾功能损害患者中。同时,该药伴有眩晕、疲劳、头痛、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需严格遵照医嘱服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中应用加巴喷丁联合伐昔洛韦,试验组NRS评分仅为(1.87±0.01)分,明显比对照组的(4.22±0.59)分低;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也比对照组的8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治疗方案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疼痛程度等得到了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在带状疱疹神经痛中应用加巴喷丁+伐昔洛韦治疗方式,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疼痛程度减轻,说明该治疗方式有效性强,可临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