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伏義中学 赵宝红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由于新课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占用的时间较少,广大数学教师因为受自身的教学价值取向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影响,存在忽视导入环节隐性价值的倾向。而课堂导入作为整个课堂教育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改变既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从多方面着手,探究出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提高课堂导入的质量,以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开一个好头,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发现式导入就是指教师设置一些实验、展示一些现象、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去观察、分析和研究,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觉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导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来。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课堂导入方式,可操作性较强,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兴趣等多方面的内容有深入的掌握,以此来展示更有效的内容,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指引、点拨的工作,也就是说能够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发现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内容。
例如,笔者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这一内容时,就给学生展示了多张包含这些图形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有哪些熟悉图形,从而发现几个图形的特点,顺势导入本节课数学知识的学习;又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笔者先让学生用纸剪几个任意三角形,然后把三角纸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让他们自主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规律,之后再进行论证和探索,学生当然非常感兴趣,也能够积极参与。
相比严肃、枯燥的课堂导入方式,融入一些趣味的语言、有趣的游戏、趣味的故事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放下紧张、畏惧的情绪,轻松进入课堂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来,这样的教学才能更有效,也才会更高效。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状态等多方面的元素,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融入更多有趣的元素,以达到更高效的导入效果。
例如,笔者在教学“图形的变化”这一内容时,就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汽车雨刮器工作示意图以及下落雨点的动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而且有了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是这样的疑问,有了一探究竟的欲望,此时,笔者再带领学生进行“图形的变化”内容的教学,当然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设置疑问,引起悬念,让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认知的冲突,进而进行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着高效、快捷的效果。但在实际设置疑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点:第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也就说能够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出发来设置疑问,确保所设置的疑问是学生通过探究可以解决的;第二,要坚持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基本原则,让学生轻松进入课程内容的学习;第三,要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和支持,增加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例如,笔者在教学“平方根”这一内容时,就以两个问题为课堂导入的内容: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一个数的平方等于2,这个数又是多少?两个简单又相互关联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萌发了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知道哪个数的平方是2,此时趁热打铁,带领学生进入“平方根”内容的教学,当然收获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现阶段很多的初中数学教师对课堂导入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导入的方式也比较枯燥,而且一些教师很难准确把握导入的时间,存在忽略导入时的衔接问题、导入内容偏离教学内容等问题。因此,从这些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出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提高课堂导入的质量迫切而重要,也是一线教师必须研究、探索的神圣使命。本文给出的发现式导入、趣味式导入、设疑式导入三个策略是个人实践之后认为比较有效、可行的三个策略,当然不够完善和具体,在日后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笔者还会继续探究此问题,为探究出更多有效、可行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