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大塘幼儿园 涂建秀
场景的概念来源于戏剧,即在指定空间、时间内发生的一定的任务行动或场面;而场景游戏揭示的是丰富、灵动、变化的,突出多感官的感受和体验。综合以上两个概念的阐述来解释幼儿园的场景化课程游戏,就是指在一定场地、设备、材料等支撑下的综合性学习环境。
以孩子的发展需求的角度思索,笔者和同班教师一起开展了“数学教育生活场景——‘数能生巧’”场景化游戏的设计和实施。《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的数学认知活动明确提出了新目标:从生活中找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数学素材这一指向。再结合我们的主题活动“快乐工作达人”,我们班创设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场景化的游戏环境,以角色游戏化的操作区形式开展活动,以“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多样玩数学的方法,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促进不同水平幼儿数学能力的提高”为最终目标。
场景化游戏的开展,在经历了构思、预设、实施、观察、记录、总结一系列的过程后,笔者对场景化游戏的内涵有了初步的认知和理解,现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在预设的场景中,我们以操作区为活动预设的场景背景,将与孩子们年龄、心理相关的数学知识元素自然融合在每一种角色情境中,激发孩子们的角色代入,在操作中感知发现运用与生活相关的数学概念。我们提供的场景中有各种游戏身份和场景出现,比如建筑师、设计师、点心师、邮递员、警察局、手工坊、棋牌室。在角色扮演中,孩子们会接触到各种数学知识,诸如空间方位、数字的大小对比、不同条件的分类、对图形的认识分辨拼合等。孩子们在玩中就能够整合思维,在模拟实景中准确感知各种数学概念,积累自己的知识内容。例如“建筑师”场景游戏中,桌面搭建小材料的恩恩和臻臻发现,轻巧的胶杯子单个摆放的时候总是被吹倒,两人带着烦恼对笔者说:“老师,它怎么老是倒呀?”笔者走过去说:“对呀,你们觉得是怎么回事呢?”臻臻灵机一动说:“哦,我知道啦,它太轻了。”笔者假装说:“是吗?那怎么做不会倒呢?”臻臻兴奋地说:“我知道,我知道……”于是开始动手做起来。当发现真的如此,两人高兴地拍起手。
孩子们在这样的场景化游戏中切身感知生活中的轻重知识现象,用自己的方式自然地发现、建构自己的数学思维体系。
在场景化游戏中,教师根据预设提供的材料是丰富有趣且极具操作性的,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们向自己最近的发展区域靠近。
例如选择“小小建筑师”游戏的时候,能力强的孩子会挑战自己,他们参照实景图片,添加商议的建构内容,结果就出现了完全不一样的崭新建构物。它既体现孩子们原来的思维方式,又有新的构思生成,完全架构起孩子们对空间概念新的理解和表现。孩子们的思路被打开,兴趣提升,积极打破以往思路,勇于探究新的建构方式。在活动过程,孩子们选择看上去复杂的图,经过在脑海中过滤、筛选出主要的建筑框架,然后合作完成。
孩子们的空间立体感,对聚散高矮的分布、对称和不对称的建构方式的巧妙利用,整个过程促进了这些相关能力得到提升。
场景化游戏由于自主性强,选择性大,深受孩子们喜欢。因为喜欢,在活动中,出现难度大的问题,孩子们会主动探究,用自己的方法较完美地解决。
例如,骏骏在第一次进入“设计师”场景中,用橡皮筋玩“图形变变变”的游戏,非常投入,没有向笔者请教或者求救。但是,笔者观察他在10 分钟之内就不断地在变换组合各种图形,浮板上呈现过三四种图案,美感十足。又如乐乐在“邮递员”角色中非常耐心细致地分发房牌号,笔者问她:“你能准确贴上房号吗?”乐乐说:“嗯,会的,我会慢慢想的。”的确,她准确地完成了。再观察一下,这样的孩子很多,轩轩、希希不满足简单的游戏方法,不断动脑思索,玩出七巧板的多种花样。
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也就养成了一种学习习惯:积极直面困难,逐步解决活动过程出现的问题,努力展现自己的构思想法,不断收获乐趣,激发了成功的喜悦,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场景化游戏是一种创新概念的活动,是可以综合学科的活动,蕴含广泛的基础知识,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非常符合新时代幼儿期心理和能力发展的需求。它还有许多功能有待我们在开展活动的过程继续挖掘。场景化课程游戏的开展,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孩子微小的心理行为表现,更有效促进孩子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移学入景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