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实验小学 黎丽婷
在小学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中,许多历史性题材的教学内容已成为主要学习内容之一。学生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光凭简单认知,难以激发起学生探究悠久文化的愿望,难以从心底激发为祖先而骄傲的情感。根据以上情况,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和尝试。
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唐朝盛世”这一课前,笔者让学生收集有关唐太宗李世民的资料。由于书本对于李世民的介绍很少,只有寥寥几十个字和一个故事,给同学们的提示很少,同学们收集回来的资料杂乱无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收集到有用的资料,这样会大大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看似简单,却是课程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学生的一种课程学习生活。历史题材的品德课初看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杂,但主题比较明确,大部分教师会先帮助学生围绕主题提炼出典型的实例,或者缩小范围,也有利于学生搜索资料。笔者改变了策略,自己事先搜集、分析、整理有关李世民的资料,正是因为厘清了资料的重点,心中的底气就更足了。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提示梳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可以通过表格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收集李世民才华方面的资料,如任人唯贤、取人长处、爱民如子、虚心纳谏等。经过一次次精心的指导、一次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生的资料已经非常有条理、精练,虽短小但极具说服力。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其中视频资源就是一种可操作性很高的网络资源,它能把文字、音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现代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资源之一。每个品德教师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大胆自主地开发视频资源,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在试教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唐朝盛世”这一课时,课本讲述的故事很冗长、深奥难懂,听得同学们缺乏兴趣,笔者提议能不能用其他形式去展示。有一个学生说找到了一个关于李世民纳谏的视频,但是这视频有5分钟,笔者当时很纠结。但是看了视频后,笔者觉得这5 分钟的视频应该让同学们看,因为这个视频生动地展现了李世民在魏征进谏时,他的神情从愤怒、压抑到坦然接受,充分说明了李世民虚心纳谏,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一代历史人物的风采。我们常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多媒体要用得恰当、合情、合理。在这整节课当中学生看得最投入的是这段视频。看完视频后,笔者还提了一个问题:在这视频中你最欣赏的是谁?为什么?同学们都能滔滔不绝地讨论。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同学们,课后同学们还说要上网下载电影《隋唐演义》来观看,进一步感受一代历史人物的风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的内容,品德性是它的灵魂,历史知识是它的重要载体。有一位教师在说课时说了一句话令笔者印象深刻:“历史是过去了的今天,今天又是将来的历史,我们解读历史,就是要把它还原成贴近学生的生命活动。”
要体现品德学科的教学实效性,就要“学以致用”。在执教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唐朝盛世”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道拓展延伸题:你能仿效唐太宗任人唯贤、兼听则明的方法来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吗?下面两道题,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道题思考,再与小组内选择相同题目的同学交流。(1)如果你现在是班主任,你如何重设这些岗位,并说说推荐的理由。(2)情景:你的学习成绩好,最近还获得了一些奖项,可是身边的朋友却变得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你能仿效唐太宗的兼听则明去解决问题吗?笔者认为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闪光点。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将在“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中学到的前人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学生好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各抒己见,产生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通过运用学到的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就是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小学的历史题材教学,是要让学生了解历史,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增强责任感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正确解读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历史,探究事物的根源,我们的品德课堂肯定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