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二实验小学 林 媛
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思维习惯,不需要教师“牵”得太紧,需要放手让他们自学,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将受益终身。以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为例,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意境深远,需要通过多读才能感悟其中的意思。于是笔者布置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借助字典和资料解决字词问题,同时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第二天笔者一边上课一边检查预习情况,发现学生的预习效果比较好,不仅课文朗读流利、有感情,而且画出了文中的重点字词,并进行了书写练习。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所提的问题虽然不是太深刻,但也符合中年级学生的知识和年龄特点,如:什么是走月亮?“我”和阿妈为什么要走月亮?而有些孩子的问题却也切中课文重点,如:“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其阅读和质疑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不管学习什么,都要有学习目标和方向,这样才能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明确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无的放矢”。以《牛和鹅》一课为例,这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故事性极强。在上课时,笔者这样说:“昨天布置你们预习了《牛和鹅》,相信大家都有许多感受,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听到这样的提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不能欺负好脾气的牛,也不能怕欺负人的鹅”,有的说“预习了课文,我知道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也不一样”……笔者接着问道:“那么同学们说一说这篇课文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是采取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因为之前预习充分,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表达的欲望较为强烈,争相交流自己的预习目标和方法。有学生这样说:“在预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就想到课文不单单是讲两个动物之间的故事,一定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所以,我除了借助字典学习字词之外,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现在我已经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只要确立了目标,并采取合适的方法去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阅读教学的现状是部分教师事先就设计好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回答问题而不加思考,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积极思维的意识。感悟课文主要内容要——朗读;学习重点段落要——精读;拓展阅读要——品读。“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学生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以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一课为例,这篇课文内容惊险,故事性较强,学生很感兴趣。课文中有几处环境描写,如第1 自然段描写还乡河和雨来在河中玩耍的情景,笔者这样提问:“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雨来,为什么要描写还乡河?”因为学生对课文比较感兴趣,自然读得认真,现在看老师提问,就开始思考。有学生就说:“如果没有河或者雨来不会游泳,他最后就不会再跳进河里逃走。”听到这个回答,笔者当然是大加赞赏。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引导学生不仅要思考,而且要会质疑,这样以阅读促进思考、激发思维意识,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感情地朗读,而且需要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教师赞赏性的评价语言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融洽师生情感,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如,学生朗读较好的时候,这样评价:声音洪亮,发音准确,尤其是感情充沛,读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精彩的回答,这样评价:因为听得认真,善于思考,所以你的回答才会与众不同;对于会质疑会交流的学生,这样评价:你既会思考,又会交流,老师为你点赞!类似这样的评价,目标小起点低,学生乐于接受,最感兴趣,也最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上的课,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兴趣。
所以,中年级的孩子不同于低年级,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教师能做的就是通过引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阅读和思考的习惯,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