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彤 刘元莹(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计划管理贯穿于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不仅关系着后续物资釆购供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影响着资金周转占用水平以及仓储管理的质量效能。公司和电网发展的新形势对物资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资部门应主动对接各方物资需求,进一步整合物资需求资源,以信息化和标准化手段为支撑,推动业务的深度融合与计划精益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公司明确了物资标准化管理需前延至项目可研、初设编制和审查阶段,不仅需要发挥专业管理部门的技术引导作用,还需要物资管理部门的深度参与,共同加强标准化的源头管控,主动引导设计单位在项目可研、初设阶段准确应用优选物料和固化技术规范,确保物资标准化成果的实际应用成效。
为进一步深化输变电项目协议库存管理,提高协议库存采购效率和效益,公司以构建“物料组”为核心,创新了采购模式,对计划申报与合同执行进度联动的要求不断提高。根据输变电协议库存采购线路材料类“物料组”的试点应用成果,标准物料清单纳入杆塔类“物料组”新组合物料,但设备类物料因技术配置不同导致价格差异过大,在实际工作中推进“物料组”采购存在较大的困难。
平衡利库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但因线上利库系统建设功能不完备,线下库存消减工作流程复杂,目前尚未实现平衡利库工作的闭环管控。此外,对实物库存进行平衡利库的过程中,仍存在需求计划与库存数据关键字段不统一、库存物资状态信息不完整、系统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物资部门还需进一步完善系统相关功能,畅通全链数据交互,实现平衡利库业务全流程实时跟踪。
为深化落实公司依法从严治企的管理要求,物资部门应以两级采购目录为依据,依法从严规范采购批次选择,刚性执行“一事一授权”审批手续及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选择决策程序,优化审批流程,确保采购方式选择依法合规。将计划的合规性审核内嵌至相关业务流程,可以有效防范物资全周期、项目全流程管理风险。
在计划审核阶段,依托计划一体化管理平台,通过计划填报字段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逻辑,对提报的计划内容进行初步判断和审核;重点对项目核准、采购目录执行、采购方式选择等情况进行审核把关,严格区分常规批次采购及协议库存采购模式选择,避免同类物资重复采购。按照两级采购目录中明确规定的采购方式、采购组织形式,进一步规范非招标采购业务流程,强化非招标采购依据论证,推行关键事项事前公示和结果公告,加大风险防控力度,推动非招标采购方式选用更加科学合理、过程更加公开透明、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以地市智慧运营分中心建设为契机,推进数据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跨专业数据贯通与融合应用,深入开展数据多维分析,提升数据治理、管控与创新能力。通过拓展资源统筹范围,全面整合供应链人力、库容、检测等各类物力资源,形成资源统筹调配合力,实现各类物力资源的可视化管理、在线查询和智能调配等功能。
结合物资专业重点工作,地市智慧运营分中心构建多维分析预测体系,制定数据收集方案和分析逻辑,从全供应链运营视角开展总体质量、时效、成本、服务、风控分析,从跨专业数据贯通、重点工作监测、运营数据分析等方面,以数据为切入点,发现物资供应链的薄弱环节,为高效精益的物资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撑。
在现有平衡利库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明确项目单位、物资计划、仓储配送等各环节责任。严格落实“谁预测、谁执行、谁统筹”的管理要求,在需求预测阶段,各项目单位按照工厂、项目类型、资金属性、提报部门、提报人上报物资需求,并严格依据储备项目开展需求预测;在实际执行阶段,定期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协同专业管理部门分析预测与执行偏差的原因。对于消减进度缓慢的积压物资,按品类制定利库方案,定期组织专业管理部门、项目单位开展专项库存消减工作。
此外,结合智慧运营分中心建设,统一需求计划与仓储数据关键字段,完善库存物资状态信息,进一步畅通供应链全流程数据交互,打通系统管理模块的数据壁垒,实现平衡利库业务全流程实时跟踪,自动开展平衡利库统计分析和闭环管理。
按照“主动超前、统筹协调、闭环管控”的工作要求,计划管理的服务范围延伸至规划设计、需求预测、平衡利库等多个业务环节,将规划、设计、项目、物资各专业紧密协同,提升项目主动服务水平,深化依法治企管理要求,促进计划管理精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