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敏(盘锦市财政事务服务中心)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促进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充分发挥资金的利用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以往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资产浪费、闲置、得不到有效利用的情况,这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相关财务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并不重视。而新政府会计制度通过在管理流程和成本控制上采取市场化的方法,优化了结算指标和日常成本的管理,对上述现象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新政府会计制度与旧有会计制度相比,在资产管理上更加细致、精确,填补了一些资产管理方面的空白,使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资产的运作更加规范。比如,在旧有制度中,就没有考虑到折旧、摊销等问题,而新会计制度则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减少了因本单位设备维修、置换等出现的账目不清情况,进而明确了每一笔资金的流向。
在旧有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缺乏强有力的控制手段,无法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实现预期的效果,可能会产生信息失真的情况。而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相关事业单位对外公开本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接受公众的监管。这一举措有效降低了出现资金风险的概率,还有助于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在旧有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常常忽略预算工作,一方面容易在预算时因为缺乏对各方因素的充分考虑,造成计划执行时遇到突发问题难以继续的情况;另一方面对资金的监管不严格,在出现超支现象时没有进行仔细的核对,导致相关账目不清。
为了杜绝以上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到各方情况以及各种突发事项,增加预算的可操作性,尽可能地减少因预算不够导致项目难以继续推进的情况发生。
第二,在预算执行时,相关财政人员应该加大管理的力度。为了加强预算管理的效率,还可以采用目标分解的方法,将具体的预算管理任务下发到各相关部门,由其分别执行本部门预算实施的监督任务。
第三,构建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将各部门对于预算的监管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提高各部门对预算监管工作的重视[1]。
加强预算管理与预算考核工作,有助于明确每一笔资金的流向,保障相关项目的顺利推进,还可以有效地制止贪污、浪费现象。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虽然工作年限较久,具有着丰富的实操经验,但是深受传统思维和旧有会计制度的影响,不能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也不能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工作。
财务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执行人,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了本单位财务工作的执行效果与质量。
为了提升本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定期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本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尽快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第二,鼓励本单位人员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心态,并尽可能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时间与福利等,进而提升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第三,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活动,通过案例分享等方法,提升本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有着较为完整的体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其没有实现预期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因为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监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工作人员互相推诿,难以进行追责。
为了杜绝上述现象,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将工作细化并落实到个人,方便发生问题时进行追责。第二,建立赏罚制度,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考核,保证账目不出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影响展开了讨论,并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预算管理与预算考核、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三条能够有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希望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