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云飞(成都体育学院)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精神财富的存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经过了社会的漫长进化。从古希腊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上的一项竞技运动,到2008年奥运会上的26个运动大项278个小项,这正是竞技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更是竞技文化的延伸。我国宋朝时期,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娱乐活动大量增加,竞技类体育运动日益成为社会的主体性活动。
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并不存在体育运动这一类的名词,更不会有竞技体育之说。但是在我国传统的生产过程和娱乐活动中,存在着大量满足现代竞技体育意义的活动,他们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和强烈对抗,并充分展现了“竞技体育文化”的风采。
1.军事训练
宋代的军事目标主要是针对契丹少数名族,所以在军队训练过程中十分注重骑射和角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军队训练的科目都是彼此竞技或个人技艺的展示。如射箭,宋人把粗树枝用绳绷弯成弓,将木棍做成箭用以狩猎和自卫,在军队中广为运用。
2.道德教育
当时历史环境下竞技项目的设置目的,主要是借助相对平和的环境对学生或平民进行道德教育。参加竞技的第一要务不是为了相互间的竞赛,在比赛中也不会去提倡彼此间的角逐,而是要达到在竞争中体会道德文化的目的。
3.娱乐
“瓦舍”的兴起,为体育表演和体育观赏活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代表着古代体育休闲娱乐性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棋类、秋千与球类等项目,其目的在于娱乐身心,释放惰性及提升智力、陶冶情操等。
由于我国历史特有的文化背景、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我国悠久的体育文化未能完全释放出其应有的活力,使其要表达的实质内涵未能与现代竞技同步,并产生了当时时代特有的内涵。
1.不平等竞争占主导地位
现代竞技体育的核心是公平、公正,最突出的亮点就是竞技性,而绝大多数的宋代竞技比赛,都很明显地表现出了不公平、不平等的现象,如田忌赛马等典故就体现出在竞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君臣和礼乐纲常。
2.参与机会不均等
我国宋代包括以后的竞技赛事,都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禁锢,致使古代竞技体育成为一种只有少数人参与的非大众参与形式的比赛。统治者可以以自身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以“法律”权力去禁止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可使竞技体育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发展。
3.结果中庸化
传统的宋代竞技体育要求参赛者要遵循道德伦理,既要追求竞争,又要追求彼此间的忍让。对竞技结果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对他人礼让的程度。
北宋建立之后,地区逐渐统一。大宋王朝的版图越来越大,重农抑商的趋势逐渐减缓,商业发展迅速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给各种体育活动带来了诞生的机会。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最发达时期之一。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下,各个阶层都渴望获得比以前更丰富的生活享受,而城市结构的改变及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使得人们消遣娱乐和健身益智的体育休闲活动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有着安逸思想的宋朝人在生活中的活动以慢为主导,休闲的生活态度使整个民族在心态上更多地表现出求稳怕乱的意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宋人竞争、求胜的思想。这种对运动思想被冠以特有的文化气息,影响着竞技类体育在我国的发展。
在对待体育运动方面,宋朝统治者为了使自己的管理更加方便,人民的思想更加集中,一方面采取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严密地审核一切民间竞技活动,有计划地限制其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实行严格社会等级制度,培养百姓的不平等心理,制约竞技体育的竞争心理。竞技体育公平竞争的原则在专制主义社会制度下无法真正实行。
在新中国体育制度的管理下,积极引进西方体育并倡导奥林匹克运动,使我国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开放环境下,现代竞技体育早已不同于宋代,我们需坚持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传统古代体育进行审视和更新,为后续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