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富婷(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改变了世界,劳动也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新时代的中国正处于创新引领发展的机遇期,新兴产业如朝阳般快速发展,原有传统产业积极进行转型或升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职业教育肩负培养高素质技能工匠人才的重要职责。
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社会一切财富,也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动物不会发展为人类,也没有人类社会。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当前的大学生属于千禧一代,大都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他们没有经历过艰苦年代,对我们党如何攻克一个个难关带领亿万人民大众翻身得解放的历史和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如何从一穷二白时发奋图强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实践都了解得不充分,尤其是对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国情没有深刻把握。
首先,国家下大力度推进职业教育,强调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连续颁布实施了多项政策,旨在推动职业教育中实施劳动教育,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政策上的有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其在办学目标、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教学设计等方方面面都在直接对接劳动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的职业教育办学宗旨包含了丰富的劳动元素。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在全社会形成了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各行各业都在着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崇尚精益求精的爱岗敬业精神。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都建设了匹配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实施劳动教育的良好场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中专业教师多是“双师型”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实施劳动教育拥有全面的职业素养和行业知识。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求一半以上为实践性教学课程,实践性教学课程离不开到一线的动手实操,实操的过程就是劳动的过程。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训实践经验,在各专业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很好地融入在实训实践过程中,是宝贵的经验。
《意见》中指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高职院校应突出职业特色,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劳动课程建设和实践活动。
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党委重点工作之一,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学工处、团委、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后勤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共同参与。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加强对劳动教育相关政策的研究分析、顶层设计与组织实施,把准劳动育人导向和价值取向。强化劳动教育的党建引领,定期设置劳动教育的研究议题,为劳动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同时建立台账,把劳动教育的实施列入年度考核及重点工作之一。
学校应把劳动教育列入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明确劳动教育课为必修课,明确学时和学分。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劳动教育教研室,承担劳动课程建设、编写教学指导手册、开展劳动课教学研究、落实劳动教学任务、推动教学团队建设、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安排专项经费保障统筹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课程建设及课题研究。学校压实劳动育人责任,各二级学院分管领导负责劳育工作,统筹推进所在学院的劳动教育,同时指定一名老师为劳育联系人,协调推进过程中的相关事宜。承担劳动教育课程教师根据学校指导手册,开展劳动课程建设,负责组织教学过程。学院教学负责人牵头,成立教学质量督查小组,加强教学运行检查评估,确保育人质量。
劳动课教研室致力于劳动教育文化建设。在全校推行书记、院长讲授“劳动第一课”,开设“劳动课开讲啦”等讲座。依托校企合作,推进企业文化与劳育文化、校园文化相融合。依托设计专业研究设计劳动教育周边设计及文化衍生品,自主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包、劳保用品及生活小工具;发挥园林专业师生专长,设计校园文化景观。
通过组建学生志愿者团队,组建“大学生校园服务协会”等劳动社团,将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鼓励开展各种校内外服务活动,在全校弘扬“劳动光荣”的新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