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勇军(呼伦贝尔农垦苏沁农牧场有限公司)
现阶段有关完善农垦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现状,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如结合农垦企业特点创新制度模式、加强审计监督机制巩固执行效率、构建精细化内控制度提升风险把控等,为农垦企业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农业发展及生产能力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农垦企业作为保障型产业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相关数据及资料整理后发现,我国农垦产业发展正在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针对战略转型的必然趋势与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提升农垦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十分关键。内控制度建设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是对内部资源调度与配置的精准设计,也是各项管理机制与业务流程的优化创新。因此,基于时代发展与改革创新的紧迫性,完善农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尤为关键,其重要性如下:第一,完善制度强化执行,对传统农垦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补充,结合企业自身发展与实际运行情况,科学合理地对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机制与工作流程进行规范设计,简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将制度介入与制度功能进行发挥诠释。第二,提升财务内控效率及管理水平,内控制度建设中将资源配置、成本降耗等进行效果体现,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的各种风险与隐患,从运营到管理、从成本到资源、从增效到安全,充分发挥制度规范、制度引导、制度保障的效果作用。所以,农垦企业全面落实各项制度、完善基础建设刻不容缓。
通过对部分农垦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多数企业传统管理色彩浓厚,体制与运行机制较为滞后,原因在于农垦行业及产业的特殊结构、发展模式、历史沿革。新时代对内控制度建设进行完善的本质是创新模式、革新思想,将内部管理与市场运行进行全面优化。
具体问题如下:第一,内控制度过于单一,内控制度不能从企业战略发展层面制定,制度内容多为体现管理流程、管理章程等内容,对管理效能、管理时效、管理执行、管理监督等关键控制节点监督分析不够,长期以来对农垦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造成影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严峻竞争环境,更无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二,制度设计思想及观念较为传统,管理者缺乏创新思维与开阔思路,战略成本意识和战略内控意识缺乏,财务战略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等相关内控保障缺乏等。
从企业全局发展与战略层面分析,审计监督机制的时效功能对促进财务管理、日常经营及风险降低至关重要。具体问题如下:第一,审计稽查等制度过于形式化,缺乏整体执行与细化设计,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制度层面影响不大,多为人为控制与主观控制,审计制度功能发挥较低。第二,监督制度过于片面化,部分农垦企业内控监督制度多为事后监督、被动监督,缺乏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生产监督与运行监督力度不够,导致监督工作执行中偏向财务监测,对企业公平、公正、公开的价值体系建设影响颇大。第三,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置单一,内审人员多为财务会计专业出身,缺少生产、技术、营销等专业人员,影响审计实效功能。
内控制度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制度功能与时效性,部分农垦企业在内控制度建设中多为粗放模式,缺乏精细化设计与构思布局。具体问题如下:第一,内控制度内容制定中缺少细化分析,对各种风险隐患考虑不够,存在应付性设计思维,导致内控制度内容有效性缺乏,如产品质量控制、员工队伍考核培训等。第二,在内控制度建设内容中缺乏量化控制,不能从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入手,缺乏保障性制度建设。如内控标准指标体系缺乏,制度内容标准得不到保障,造成内控制度风险漏洞的形成。同时,在该过程中部分企业不能对各种内部因素、内部问题等进行量化控制,造成后期问题频出[1]。
A公 司 始 建 于1955年9月,辖区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19°30′02″--120°09′00″、北纬50°19′41″--50°45′42″之间,是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和呼伦贝尔草原的边缘和缓冲带,耕地面积35.36万亩,员工人数670人,2020年12月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法人公司。
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经营,种植业以大型机械化统一耕种为生产方式,主要种植小麦、双低油菜、优质大麦,兼有甜菜、水飞蓟、莜麦、马铃薯等特色经济作物。养殖业以职工家庭饲养三河牛、肉牛、肉羊为主。统一经营年营业收入1.2至1.5亿元左右(受气候影响较大,干旱年景收入会少一些),利润3000万元左右,年播种面积34.5万亩左右。
1.结合企业特点创新制度模式
农垦企业与其他行业形式不同,从产业链条到发展形式多为落地项目、实际产业,强调企业发展方向与信誉保障,如产业融合、结构调整、打造品牌、优化供给等。因此,在对A公司进行内控制度建设方面需采用结合方式,对A公司自身情况与经营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应对机制、内控模式。第一、树立战略发展及战略管理思维,突出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将农业发展与市场融合的必然性进行明确,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内控制度内容进行完善,如内部市场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绩效机制、内部安全机制等;第二、以成本控制、资源配置为主,将内控制度的时效性、功能性进行体现,强化预算、结算及审计等相关工作介入开展,稳定内部运行与降低过度消耗[2]。
2.加强审计监督机制巩固效率
制度的功能发挥在于监督执行,因此,结合农垦企业实际情况对审计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具体如下:第一、构建审计监督体系,成立审计委员会,将审计监督工作进行制度性完善,加强生产监督、财务审计与岗位监督,将绩效管理与审计监督进行融合。针对农垦企业特殊性,对审计监督范围与权限进行延展,提升全程监督、整体监督效能。第二、从预算绩效管理层面入手,完善财务审计监督机制。以采购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为主对相关涉及因素进行程序监督,发现问题隐患等及时处理、规避风险发生可能[3]。第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置,增加生产、技术、营销等专业技术背景人员来充实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审计功效。
3.构建精细化内控制度
在本公司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中应采用精细化方式,对内控制度中各节点问题、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根据主营业务特点,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采用内容完善与科学设计形式,弥补内控制度不足。具体如下:第一、强化人员管控,本公司为农垦大型企业,生产作业中人员数量较多,且涉及问题也颇大。在内控制度建设中应侧重人员控制管理,包括生产人员、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市场销售人员等,应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及部门需求细化相关制度规定。突出业绩考核,明确奖惩制度,培育勇于竞争、追求变革的企业精神。第二、巩固财务管理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采用细化分析、量化控制模式,全面落实各项制度开展[4]。
综上所述,通过对完善农垦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进行分析研究,将农垦企业内控发展规划及制度完善要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结合农垦企业特点创新制度模式、加强审计监督机制巩固执行效率、构建精细化内控制度提升风险把控等,为农垦企业发展壮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