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困境及改善对策

2020-12-19 19:31:11陈薇中共吉林市委党校
品牌研究 2020年27期

文/陈薇(中共吉林市委党校)

我国历史悠久,经过多次变迁至今,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社区治理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范式。我国现下的社区管理根据自然条件限制的地域因素、特定的人口比例要求以及家庭商业等多种元素进行结合后划分成了城市社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等社区类型。对于城市社区来说,地域限制相较于其他限制较小,对交通公共设施等基础需求较大,对比农村社区来说,居民对城市社区整体的认可程度较高,在此为了能让居民在社区中更好地居住,社区文化建设既需要普遍发展,又需要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克服问题,不断优化。

一、社区文化的概念

社区文化就是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之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1]。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在社区中不断进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就成了社区文化的特点之一。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背景下,人民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并在观念上更加成熟,对于制度文化的反应更为积极正向,在物质生活上更加富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程度。由于社区是居民聚集的地方,在文化建设中往往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居民的出生地、民族习惯、家庭教育都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差异性无可避免但在社区中并无冲突矛盾,而是呈现百花齐放之态,这也源于社区独具的社会性、民众性、开放性等典型特征。

二、社区文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困境

一是制度支撑欠缺。社区文化建设者在建设社区文化时思虑不周,对于社区文化建设内容流于表面。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对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对周边的设备安置、社区娱乐设施建设投入较多,直接导致后期对于社区精神文化建设投资捉襟见肘,许多文娱活动由于经费短缺而导致停摆。长时间没有政府或社区组织的活动,由于在文化建设时长期脱离居民主体,建设者无法准确把握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和主体性,导致活动参与人数及活动质量不佳。二是经济支撑欠缺。经济基础直接支撑着社区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由于我国的社会发展是依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的,所以城市文化建设受到政府的监管,并依托于政府进行资金下发,但由于其资金渠道仅限于政府专项资金申请,申请过程中审批程序相对繁琐,导致文化建设进度相对缓慢,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力度不足[2]。三是人才支撑欠缺。我国在发展中虽深知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在建设过程中所用的管理人员或是文化建设者多处于兼职状态,社区文化建设专业性人才紧缺。在社区建设中由于人员紧缺,招聘人才多为社区救助人员或社区管理人员,其工作内容在于社区基本事物,并且由于个人负责社区覆盖面积较广,已无暇关注社区文化建设。同时,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对于文化学历要求并不严格,导致社区建设者出现老龄化情况,对于事件的反应和解决能力平平,社区文化建设更是如此,对于专业从事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者招募困难,这也成为社区文化建设成效不佳的原因之一。

三、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其一不断健全文化管理机制。建设社区文化管理机制的前提是要紧跟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在国家和政府机关的领导下不断完善,在管理中明确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关系,避免政府过分干预等情况。社区文化建设应以居民为主体,在文化建设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3],建设符合居民精神层次需求的文化活动。其二,不断整合社区资源。社区文化建设需要资金作为支撑。在社区的文娱设施建设、活动场所建设中都需要投入大量专项资金。在城市社区文化积极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对社区文化建设拨出专用款项进行支持,努力创建财政保护长效机制,支持鼓励社区积极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并完善文化建设活动拨款规则,同时与社区居委会保持联系,保存优秀社区活动影像,以供各社区文化建设专员相互学习借鉴。其三,不断加强人才培养。社区文化建设可在原本社区工作人员中培养专业性人才,进行专业专干,或在社会招聘中社会文化或艺术专业等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人员,在专业性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不断引领城市社区文化积极发展。其四,不断加强社会支持。为了更好地将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相匹配,出台相关城市社区文化活动法规,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文化建设的漏洞。为了更好地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让群众更好地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对赞助或帮助社区文化建设的企业单位予以适当的税费优惠等政策,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让更多社会企业投入到社区建设中,进行社会资源与社区文化共建,让更多人了解并加入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