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支援(胜利油田物资管理配送中心)
随着“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工作要求深入人心,如何从隐患排查、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等方面入手,借助全体员工的力量,深挖问题根源,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意外能量的释放,探索出一套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方法,建立隐患管理长效机制成为一项重要的安全课题。
一是强化岗位安全培训,以“心”为始提高责任意识、技能水平。结合油田开发单位属于24小时连续生产单位,生产现场分散,人员倒班频繁,人员不利于开展集中式整体培训的管理现状。通过建立“周四大课堂”培训制度,按照岗位、季节、制度等方面的需求,每月选定一项培训内容,在每周四连续开展四期,进行全员轮训。这种方式,优化了岗位员工工余时间,符合生产实际,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由生产技术、技能培训、安全管理等部门牵头,组织单位内系统的HSE培训工作,从员工的岗位技能、操作规程、检查规范标准、法律法规要求、职业健康知识、事故案例等方面入手,确保普及至每一名现场员工和生产现场管理的干部,不断提升在岗员工的综合素质,让所有员工解哪些是隐患、哪些是标准、哪里有危险,为现场查找整改隐患、保护自身安全提供保障。
二是发挥信息化优势,可视化整改现场隐患。随着信息技术持续融入至生产生活中,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HSE网络管理体系,以融媒体形式随时发布近期的HSE管理工作任务、专项HSE知识,让员工在岗位履职过程中,发现隐患、整改隐患,高效传达和执行HSE管理的相关要求,提高隐患整改的标准和效率。同时,基层单位随时收集发布现场整改前后的照片,让岗位员工有标准、有对比、举一反三地开展隐患排查,推动单位整体隐患治理工作的开展。如每周一,HSE管理人员将现场检查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系统整理,特别是针对岗位员工、生产现场容易忽视的问题,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在所有干部面前,以共识隐患、领导点评的方式,督促基层单位、一线岗位有对比地进行隐患治理工作。
一是建立信息化闭环管理运行平台,强化落实生产现场安全检查。为使安全监督检查执行到位,建立网页版“隐患治理闭环管理平台”,上级单位查出问题,公布隐患问题及其照片,基层单位对照公布内容进行整改反馈。整体运行中,选择有责任心、有恒心的人员充实到HSE日常管理的队伍中来,针对上级单位检查出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综合检查,每日将检查出的问题整理公布在单位“隐患治理闭环管理平台”中设定整改时间,每周对按时整改和未按时整改的情况进行通报,以“铁”的纪律、“抓铁有痕”的方式,督促隐患治理的力度和效率。
二是开展隐患分级销项管理,深化清除现场现存安全隐患。为避免重复问题重复发生,结合各单位、各岗位人员素质不同的实际情况,对部分重点可消除隐患进行集中治理。工作中,对照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大小,按销项内容的重要程度分为各个等级,定期发布阶段性隐患整改项目,整改周期根据实际工作难度来确定,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开展全员全面的专项排查和治理,采取正在销项治理的隐患不考核,逾期未整改加重考核的方式,集中消除现存的重复性问题,优化隐患治理模式。要鼓励岗位员工针对身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更好、更优的解决办法,设立奖励制度,如果提出的问题普遍存在但未被重视,经基层单位销项管理运行组认可,将在辖区范围内进行推广,并每月对执行到位、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同时,每季度综合各单位的执行情况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整体排名,做到奖罚分明,推动销项管理和闭环管理的落实,并将此工作作为年度评先树优的考核依据。
一是健全分专业HSE委员会,统领隐患治理整体方向。随着安全管理标准的不断提高,生产现场的部分现状逐渐不再符合新标准和新制度的要求。针对此类情况,以及落实安全生产“三个必须”的工作要求,成立分专业HSE委员会,全面覆盖本单位生产、经营、党政等专业管理范畴,多角度、多途径地协调解决系统化问题和专业化问题,构建HSE管理网络,分路开展HSE综合管理工作。分专业HSE委员会结合本职工作,能够发现更专业和更深层次的问题,并结合其自身工作与上级有效沟通,能够整改较多设计已经不符合现在标准的现状。
二是借助HSE委员会会议制度,集中力量消除系统隐患。小隐患易整改,老隐患、大问题是老大难。为使前期查出的不能整改的隐患得到有效落实,为取得有效的资金保证,在充分利用年度安全技措费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疏通隐患治理途径,每季度组织召开基层单位HSE委员会会议,集中清理前期检查过程中暂未整改、需要资金支持的隐患内容,按照“五定”管理的工作要求,即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定方案、定资金、定期限、定责任人、定预案”,通过集体的力量消除专项问题和遗留问题,为闭环进行隐患治理提供保障。
总之,通过一系列工作方式和方法,从隐患治理的各个层面,逐渐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闭环管理方式,使生产现场逐渐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全员安全意识得到有效提高,意外能量的释放得到有效控制,生产安全环境趋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