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应用

2020-12-19 19:31:11张采薇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品牌研究 2020年27期

文/张采薇(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近年来,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旅游资源的古镇、特色村落被发掘出来,建筑师也着力在研究和保护古镇建筑。有一部分美丽乡村建设确实很成功,一方面充分发掘了地域民居文化,充分利用其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色,保留其原生态的建筑组合模式,传承传统文化意蕴,另一方面借鉴现代建筑设计中环保、科学、可持续的理念,使乡村建设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焕发新时代建筑的活力。然而,也有一些巧立名目、乱搭乱建,对当地原生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过度开发的例子。

一、工艺美术设计思想概述

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设计美感,将这一思想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能够有效实现建筑功能和美感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建筑创新。经过多年的应用和发展,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已经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创新设计思路,并且在建筑设计中形成了良好的应用思路及效果。一方面,在高新技术应用方面,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结合现代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建筑美感进行了创新,应用的高新技术包括子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结合软件设计形成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在美感设计中,工艺美术设计通过调整建筑设计思路、方法和构建等措施,形成了建筑功能特征和美感的塑造工作,但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建筑设计人员结合工艺美术设计以及建筑物的改造使用情况,保障建筑的安全使用和运行要求,及时加强设计方案的检测和优化工作。另一方面,现代建筑对设计人员的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建筑设计工作只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性即可,而现代建筑设计需要实现功能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因此,需要将设计水平作为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着力点,通过思想的创新和优化来完善工艺美术思想体系,形成多内容和多项目的有机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建筑设计人员的审美水平和能力,也能够进一步拓宽设计人员的建筑工艺设计思路,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二、现代建筑设计现状

首先,中国传统的居住建筑与现代住宅的功能要求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比较大的矛盾。其次,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在建筑高度、防火等需求上有较大限制。另外,四合院需要的占地面积较大,封闭院落在采光、通风等方面也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因此,对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不易照搬及借鉴。从中国各地城市建设情况看,在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新建建筑设计中,缺乏考虑民俗和地方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传统建筑文化的复制品。特别是在一些旅游景区或者城市公共绿地,我们都可以见到很多仿古的建筑体。这些建筑并未体现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人的文化审美情趣,并不是对传统建筑风格的发扬与运用,而是一种设计上的偷懒。

三、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应用

(一)受光形式

在建筑效果图中,最常用的受光形式主要有两种:单面受光、双面受光。单面受光是指在场景中只有一个主光源,不对场景中的建筑进行补光。主要用于表现侧面大小、正面简洁的建筑物。另外,这种受光形式还可应用于鸟瞰图中,用阴影来烘托建筑物,加强空间的层次感。在室外建筑效果图的表现中,单面受光的运用极少。双面受光是指场景中有一个主光源照亮建筑物的正面,同时还有辅助光源照亮建筑物的侧面,但以主光源的光照强度为主,从而使建筑物产生光影变化与层次。这种受光形式在室外建筑效果图中应用最为普遍。主光源的设置一般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朝向、季节及时间等确定。而辅助光源则与主要光源相对,补充建筑物中过暗部位的光照效果,即补光,起到补充、修正的作用,照亮主光源没有顾及到的死角。

(二)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特征的应用

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实现思想创新的本质在于设计思维的创新,尤其在建筑设计构想中,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设计思想,会使建筑设计无法紧跟时代,将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创新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对于提升建筑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具有较强的艺术特征,例如,在创新思想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为基础的各种创新思维都能够提升现代建筑的设计价值。其中,形象思维本质上具有较强的直觉性,能够以具体的形象作为工艺美术的设计状态,将这一种状态应用到建筑设计中能够促使设计者在形象思维的引导下结合自身的社会阅历和感受,主动捕捉具有较强特点和价值的形象事物,并将其转变为形象的设计融入到创新设计中,这样一来,既实现了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也能够提升现代建筑物的形象价值,使其形成具有一定思维状态和语言表达特征的生气化艺术品。

四、结语

我国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文化未出现断层的国家,绚丽的中华文化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历史财富,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至关重要。现代室内设计由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发展而来,在现代室内设计过程中积极融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是室内设计行业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有助于推动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