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贫困视角下产业扶贫可持续性探析*——基于福建永泰县的调查与思考

2020-12-19 19:31:11江若诗肖镖航谢燕琳邓义华范歆婷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27期

文/江若诗 肖镖航 谢燕琳 邓义华 范歆婷(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一、永泰县发展产业扶贫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永泰县积极落实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由过往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不仅实现了贫困户增收的目的,也使得村财政得到改善。围绕打响“生态牌”、念好“山字经”、推动“旅游+”,通过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百香果种植、蜜蜂养殖、菌菇产业、阳光房大棚种植、乡村旅游,以及发展李果、青梅、茶叶、油茶、槟榔芋、高山羊等传统特色优势农业,带动贫困户增收。

(一)宜农则农

宜农则农,以百香果种植为例。2001年,永泰县引进了百香果,经多年的种植后,发现不仅适应性广,而且产量高、产品优质,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是现阶段推动农区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近年来,百香果越加受到民众喜爱,永泰县的赤锡乡、大洋镇、盘谷乡等乡镇地理条件优越,非常适宜种植百香果,因而百香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永泰县为避免县内果农之间恶性竞争,成立了百香果产业联盟,不断探索百香果高产栽培技术。

(二)宜林则林

宜林则林,以三叶青产业为例。因永泰县县域内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种植三叶青,加之三叶青产业的技术门槛较低,且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够有效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县林业部门经前期考察调研后决定极力扶持三叶青产业龙头企业——丹云乡天叶中成药开发有限公司,意图以点带面,推动三叶青种植产业在县域内发展壮大,打造具有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品牌。同时,在林下经济补助模式上,永泰县积极创新,构建起由主管部门、产业龙头、新发展企业组成的对接平台。林业部门为苗木采购提供资金补助,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以及向合作社、新发展企业等出售需要的苗木,并与新发展企业、合作社等签署保底收购合同,在产销上提供支持与帮助。如此,能够扩大三叶青产业规模,帮助贫困户更快、更有效地实现脱贫。此外,在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下,永泰县设立林业金融服务中心,推出一系列林业信贷产品,如创业贷、惠林贷等,帮助贫困户更好地实现林业资源变现,以及在资金方面为林农提供支持等。

(三)宜游则游

宜游则游,以永泰县春光村为例。春光村位于永泰县梧桐镇,全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受益于产业扶贫前,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村里劳动力短缺,受县域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条件及产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春光村财力弱、农民增收难等问题日益凸显。2012年,全国知名茉莉花茶企业春伦集团看重春光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进驻春光村,打造茉莉花种植基地,雇佣村内农民从事茉莉花基地的日常养护、采摘等工作,为农户开创了就业增收新途径,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春伦集团发展以茉莉花为主题的系列乡村旅游,村民通过向春伦集团出租村中闲置老宅、修建溪畔旅游古道、春光渡口游船体验等旅游配套设施获取收入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度假,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迅速发展,村民又可以从开展农家乐、乡村民俗活动、茉莉花文化开采节等旅游项目中获取一大笔收入。据调研了解,当地一名半劳力的月收入可达到1000至1500元,每年全村发放工资款累计超过100万元。景点周边村民新开的农家乐在节假日期间的收入可达到3000元以上。

二、永泰县推进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困难瓶颈

(一)农业方面

百香果种植作为永泰县精准扶贫项目之一,因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等优势,在县域内众多乡镇获得推广,当前业界普遍认为大有可为。但是,对种植果树的农户来说,农户与企业产销结合的模式意味着需要扩大种植规模,如果无法被市场消化,那么必然会发生果贱伤农的问题。所以,在百香果种植上,需要积极创新。

此外,百香果的销售更多为鲜果,辅以鲜榨果汁,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从销售渠道来看,目前销售方式主要有游客采摘、市场批发、电商等,而线上销售作为百香果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储运方面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如果要跨地域销售,七八分熟的百香果最适宜,但这就导致百香果在口感上受一定影响,如何实现完熟采收保证口感并进行远距离运输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难题。

(二)旅游业方面

永泰县的旅游开发依托于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但还存在下列困难和问题:第一,部分建设用地报批受限较大。永泰县水电、旅游项目居多且项目用地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受用地审批政策制约,如界竹口水电站项目以及全县其他19个小水电开发项目和已经通过省厅用地预审的龙湘、新店、梧桐等项目用地得不到及时审批;第二,国土资源管理经费和基层所规范化建设资金存在缺口,影响工作进度和办事效率的提高;第三,部分地区存在土壤耕地质量低下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该县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家庭承包、分散经营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接受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未实现统一管理,生产规模比较小,使得绿色防控措施的推广受到客观限制。除此之外,该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并未充分发挥联动效应,仍需进一步关注质量的提升。永泰县旅游产业还存在景点分散、知名度不高、缺乏特色文化内涵、旅游体验质量不高、项目筹资难等问题。

三、增强产业扶贫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

(一)农业发展举措

第一,借助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推动生产经营规模化发展。因此,该县应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放宽农产品销售和加工不必要的某些限制,积极引导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从而增加市场对产品的接受度,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在县城内可以建立农产品特色专卖店,推动直供直销、农超对接。通过实现产销一体来降低个体户果农的风险,减免果贱伤农现象的发生。

第二,升级农产品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的延长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例如百香果,除了果汁、鲜果、果脯等常见产品,还可以促进产品创新加工,结合奶茶、冰淇淋、吐司等甜点融入百香果元素,创新产品以延长产业链。

第三,政府完善优惠政策,引导相应技术投入,建立更加完善先进的运输冷链,从而使产品在长途运输中更好地保持口感,扩展市场。

(二)旅游业发展举措

第一,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一方面,与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围绕本地旅游资源进行勘察,作出宏观规划。另一方面,与居民、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开发商围绕景点分散问题展开商讨,开辟整合新的特色旅行路线。政府还需出台适应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法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从而保障游客和经营者各方的权益。

第二,加强旅游产品特色。永泰县应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内容,从而满足各个年龄段旅游者的需求,打造“果园+民宿”等特色旅游产业模式。同时,永泰县可以充分发挥当地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的避暑优势,优化嵩口镇月洲村等地的“生态休闲旅游模式”,打造现代化的生态旅游示范区;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品村,构建精品民宿、星级农家乐、美丽乡村风景线,从点到线再到面,形成一条精品的乡村旅游路线;在核心景区的基础之上,辅之以采摘园、农家乐、民宿等,以构建完善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充分结合永泰县的地域特色文化,包括庄寨、古镇等,打造庄寨旅游线路。第三,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并关注旅游资源的保护。发展最重要的是持续性,为了旅游业的持续性发展,人才的不断补充和对资源的保护极为重要。政府要出台相应政策,投入资金,对该县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人才的素养水平,并增强其开发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