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探析

2020-12-19 04:51:52赵一龙
关键词:肠套叠螺旋准确率

赵一龙,张 培,张 旭

(1.新乐市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700;2.新乐市中医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700)

小儿肠套叠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腹部疾病,有原发性肠套叠和继发性肠套叠两种情况[1]。前者较为常见,一般是由患儿肠道功能活力不足引起的,并无器官上的病变;后者一般是由于患儿肠道发育不完善导致畸形或有肿瘤、息肉等情况,较为严重[2]。由于该病的临床特征不够明显,所以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对该病常见的诊断方法为,X线平片、螺旋CT、腹部彩超等,不同影像诊断的方法各具特点。本实验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研究了螺旋CT方法的临床价值,探究该方法诊断准确率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7年7月~2019年5月采集我院小儿肠套叠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性别统计:男38例、女14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2.27±0.41)月/岁;病程7~63 h,平均(26.1±3.9)d。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采用钡剂造影方法检查;实验组26例,采用螺旋CT方法检查。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儿进行的诊断方案,均获得其家属同意。在诊断过程中,遇到其他重大肠道疾病的患儿,从本研究结果中剔除。在对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后,并未发现两组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分别采取不同的诊断方案。对照组采用钡剂造影方法检查,将Foley管插入患儿肛门4~5 cm处,在气囊内充入10~20 mL的气体以防导管脱落,之后将60~120 mL钡剂注入静置,此时让患儿保持俯卧位和仰卧位进行诊断。

实验组采用螺旋CT方法检查,采用多排螺旋CT,将管电压调至120 kv,管电流调至300 mA,层厚调至0.525 mm,螺距调至0.8 mm,重建层厚调至0.525 mm,重建间隔调至0.4 mm,扫描速率调至0.5每秒一转。让患儿保持取仰卧位,配合呼气进行CT诊断。扫描范围为患儿膈顶到耻骨,先采用平扫后采用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采取不同检测方法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准确率及患儿在检测中的配合度与诊断所耗时长。配合度=完全配合+基本配合。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涉及需要比较分析的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20.0执行,涉及到计数资料x2检验均以[n(%)]表达,涉及到计量资料t检验均以(±s)编导,P<0.05提示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而诊断准确率:对照组26例患儿中,采用钡剂造影方法检查出结果为阳性的患儿有20例,诊断准确率为76.92%;实验组26例患儿中,采用螺旋CT方法检查出结果为阳性的患儿为25例,诊断准确率为96.15%;前者准确率明显低于后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两组患儿在检测中的配合度及诊断所耗时长:对照组患儿平均诊断耗时为(51.22±7.41)min;在诊断中,完全配合的患儿为9例,基本配合的患儿为10例,总配合患儿为19例,配合度为73.08%,实验组患儿平均诊断耗时为(48.35±7.39)min;完全配合的患儿为11例,基本配合的患儿为13例,总配合患儿为24例,配合度为92.31%;后者结果明显较前者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小儿肠套叠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小儿腹部疾病,其发病原因较多,情况也较为复杂,多是由患儿肠道功能活力不足引起的,并无器官上的病变[3];但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情况,如患儿肠道发育不完善导致畸形或有肿瘤、息肉等[4]。由于该病的临床特征不够明显,所以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该病的传统诊断手段为钡剂造影方法,然而该方法呈现出来的影像具有缺乏特异性的缺点,无法明确致病原因[5],诊断准确性也没法得到保证。但由于诊断成本较低、在过去被广泛使用。螺旋CT方法较传统的方法,具有强大的图像和数据处理功能,反映出来的数据也十分清晰明确,能够对该病的早期症状做出有效的显示,还能有效减轻患者因诊断而带来的身体不适[6]。尤其是在对年纪较小的患者进行检测时,无痛苦的检测方法能够提高其在诊断过程中的配合度,节省诊断时间。本实验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研究了螺旋CT方法的临床价值,探究该方法诊断准确率的情况。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6.92%,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6.15%,前者数值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平均诊断耗时为(51.22±7.41)min,配合诊断的患儿为19例,配合度为73.08%,实验组患儿平均诊断耗时为(48.35±7.39)min,配合诊断的患儿为24例,配合度为92.31%;后者结果明显较前者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得出结论,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运用螺旋CT诊断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检测所耗时长断,患儿的配合度较高,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肠套叠螺旋准确率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健康之家(2021年19期)2021-05-23 11:17:39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旋风“螺旋丸”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螺旋变变变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18:42:27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