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平
(南京市高淳区农业农村局,江苏 高淳 2113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鳜鱼作为“四大淡水名鱼”,因其肉嫩味美,又无细刺,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鳜鱼价格平稳,在蟹池适量套养鳜鱼,两者能和平共处,且管理方便。2019年南京市高淳区河蟹养殖面积1.5×104hm2,98%以上蟹池套养鳜鱼,实践证明,每667 m2蟹池套养5cm以上鳜鱼苗种20~30尾,利润一般在200~350元,经济效益明显。
11月底干塘,清除过多淤泥,并整修池塘,曝晒20 d左右后上水,保持浅水区水深5 cm左右,每667 m2用150 kg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灭敌害生物及病原体。
2月初环沟两侧移栽伊乐藻,间距3~4 m,中间底部条栽。2月中旬在畈田上种植轮叶黑藻芽孢,间距3 m,行距1 m,每穴3~5个,播种时要保持畈田面潮湿,播种前要用网片隔离,防止蟹苗爬上畈田破坏水草,视轮叶黑藻芽孢发芽情况可在4月补种轮叶黑藻茎叶。4月底前,畈田上水后播种苦草,用量为1 kg/667 m2,方法是拌泥泼洒或浸泡后直接带水泼洒。5月上旬河蟹第二次蜕壳完成后,在畈田上移栽一定数量的伊乐藻,移栽时畈田面保持10 cm左右水位,条状移栽在轮叶黑藻空隙之间的苦草丛中,行距1 m。6—7月,视情况可在环沟两侧再移栽一定数量的轮叶黑藻茎叶,以弥补伊乐藻生长不旺局面。水草科学合理种植与移栽是河蟹浅水生态养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品种要合理搭配栽种好,还要及时养护好,才能使水草在调节水环境中发挥最佳的效果。
实行阶段性投放,4月放100 kg/667 m2,5月放100 kg/667 m2,6月份坂田开网后视河蟹夹草情况放 150~200 kg/667 m2,7 月份放 200~250 kg/667 m2。
2月底3月初每667 m2放性腺发育良好二冬龄鲫鱼10尾左右,用3%~5%食盐水消毒后下塘,让其自然繁苗,为鳜鱼苗提供适口饵料鱼。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饵料鱼较少,可适当补充投放一些麦穗鱼。
选购本地蟹苗,规格100~160只/kg,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每667 m2放800~1 000只。
选用该地培育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鳍条完整无病无伤的优质鱼苗。放养时间在5月中下旬鲫鱼繁殖后(夜晚巡塘时借助手电筒观察),规格5 cm以上,用3%~5%食盐水浸洗后每667 m2放20~30尾,放养量根据池塘饵料鱼和野生小杂鱼数量确定。
2.3.1 鳜鱼饵料 根据实际情况补充饵料鱼,从2个方面观察来决定是否需要补充:一是观察鳜鱼饱食度或生长活动情况;二是观察塘口饵料鱼及野杂鱼密度情况。
2.3.2 河蟹饵料 坚持“前后精、中间粗,荤素搭配”的科学投饵原则,初期以新鲜小鱼和颗粒料为主,中期以玉米黄豆为主搭配小麦等,后期以新鲜小鱼、颗粒料、玉米为主。
水质参数:1.5 m水深,透明度40 cm以上,pH 7.5~8.5,溶解氧5 mg/L以上,氨氮0.1 mg/L以下,亚硝酸盐0.05 mg/L以下。在水质调节上,一般5~7 d注水1次,10~15 d换水一次,高温季节5~7 d换水1次,一般1次性换水不超过10%。养殖期间可采用泼洒生石灰来调节pH值,15~30天1次,一般一次性泼洒不超过10 kg/667(m2·m),泼洒生石灰不但可以调控水质,还可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养殖期间要根据不同水质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来调活水质,一般5~7 d施用1次,常用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菌等,在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上,要做到预防为主,长期使用。在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的同时,不能忽视蟹池底质的调节,常用底质改良剂定期改善蟹池底质进行底改,使底泥不发黑发臭。
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原则,要注意池塘水质、环境的培养,保证水体溶氧充足,保持池塘优质生态环境,这是疾病防控的关键。日常管理用施肥来培养水质,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水质,用底质改良剂来改善底质。河蟹养殖全程消毒2次,上半年,河蟹第2次蜕壳后1周左右消毒1次;下半年,出梅前消毒1次。鳜鱼病害在预防措施上,除了营造优良的池塘环境外,要保证苗种质量,严把苗种运输关,并确保饵料鱼身上不带病害,切断传染和侵袭鱼体的途径;又要提高鱼体的抗病力,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