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党的亲民形象 不断增加党的凝聚力
——以十九大报告中的“大白话”为切入点的分析

2020-12-19 21:02韩继伟
关键词:大白话亲民公信力

韩继伟

(华北理工大学 学生处,河北 唐山 063210)

英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沃拉斯在最早提及政党形象这一概念时认为,政党是可以滋生出一个“意象”,并能够逐渐转变为自动理解它的意义的名字,从其阐释来看,政党如何通过语言描述来构筑自身的“意象”,从而展示其政党形象,就成为了政党获得认可和支持的重要维度。现代政党政治条件下的政党只有善于接受普通民众的意见,并将其作为政党的主要理念和诉求,在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表现出足够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和认可。一般来说,政党的亲民形象是指民众以政党的阶级属性、理念主张、执政方式、作风面貌等客观要素为基础,对政党是否真正代表民众利益,所作出的相对稳定的主观认知和评价。其中,作为基础的客观要素通过怎样的话语方式传达给民众,就成为其树立自身亲民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采用了独特的话语方式,在颇具自身特色的中共话语体系中,“大白话”尤为个性,革命战争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革开放时期的“猫论”、“摸着石头过河”,新时代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等这些“大白话”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很容易为群众记住并传播,有效地将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宗旨、理念和价值追求传达给了人民群众,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的亲民形象。

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逐渐发展起来的,而树立党自身的亲民形象能够为党的凝聚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民意支撑,具有的传播、引领和导向的功能,在增加党的凝聚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语言风格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其中所运用的直白朴素和深入浅出的“大白话”,体现出了高度概括、通俗朴实、简洁明快、生动形象的论述策略,例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等等,这些“接地气”的句式话语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表达得十分明确而精当,易于为群众理解和接受,既意义深远,又充满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树立中国共产党富于凝聚力、号召力、认同力和公信力的亲民形象的过程中,不断增加了党的凝聚力。

一、围绕“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增强党的凝聚力

意指相同物质内部相邻各部分之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凝聚力”一词,是从自然科学引申到社会科学领域中,用来比喻使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的力量。一般来说,政党的目标,即这个政党聚合民众的要求而为之奋斗的目标,是这个政党吸引民众、凝聚力量的旗帜,因而,政党的目标是否能够对其他党派、社会组织、民众的共同利益形成整合力和影响力,便成为了政党凝聚力的主要来源和重要标志。现代政党政治制度中,一个政党只有提出并将自身的目标付诸国家和社会治理实践,才能将最广大的民众凝聚在党的周围。

执政党的执政目标是这个党执政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政党发展的灵魂,是政党吸引和团结民众的一面旗帜,也是树立政党形象的基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党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而“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则把这一目标的艰巨用形象贴切、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了出来,用较为朴素的理念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执政目标的情感认同,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的理性认知,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树立了我们党的亲民形象。

在西方国家,几乎所有政党都要努力的树立其亲民的形象,以将最广大的民众凝聚在自身周围,支持政党的政治诉求,其亲民形象树立的成功与否,往往是其赢得选票,进而成功执政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一向注重自身亲民形象的树立,自成立以来,重视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就成为了全党的共识,革命年代,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并回到群众中去,才凝聚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挫折走向胜利,最终夺取政权。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以来,我们党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要争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支持与参与,就更需要使用接地气的语言,将我们党想要实现的目标告诉人民群众,将人民群众凝聚在我们党的周围,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也是我们党获得人民好感和支持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进入新时代,党的亲民形象可以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提供重要的保障。发展变革与调整融合的新世情国情,成为了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继续保持良好的亲民形象,并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不断增进人民对党的热爱,增强党的凝聚力,将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回应现实问题,专心致志发展,真正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以“有事好商量”的群众路线为基础,扩大党的号召力

号召力,是一种以魅力、信念来唤醒民众,让民众选择偏向于己的一种具有前瞻性、持续性的决策和决定的综合能力。一个政党在政治上的号召力,表现为在政治实践中,能否获得民众在行动上的支持和参与,是民众对这个政党方针政策的回应,也是政党政治活动顺利展开的保证。执政党的号召力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直接取决于执政实践在多大程度上接近民众,因此,执政党要赢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顺利履行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职责,必须想方设法降低民众对政党执政行为不确定性风险的焦虑感,积极排除治理阻碍。

“有事好商量”的通俗表达,拉近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在空间上和心理上的距离,彰显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得人民群众在感情上更加愿意向倾听他们意见的中国共产党靠近,扩大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号召力,使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传播,执政获得认可。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注重深入人民群众,了解群众生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也使得人民群众在心理上对我们党产生了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感情上产生了信任感和认同感,积极支持并参与党的事业,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富于号召力的亲民形象。

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把党的意志和群众意愿更好的协调在一起的有效渠道,也是我们党亲民形象树立的重要依托。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从“鱼儿离不开水”到“血肉相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正是由于我们党将自身的根基力量定位在了人民身上,才拥有了极大的号召力,获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推进了党的工作和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准确的研判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在全党范围内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强调继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了我们党亲民的形象,扩大了党的号召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新时代,面对新的矛盾转化和人民群众不同层面的诉求,创新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拓展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紧紧围绕他们最关注问题扎实开展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要适应信息化社会新形势,清醒的认识网络时代的新特征和由此引发的党群关系的新变化,以人为本,树立长期执政的未来思维和全球视野,构建信息网络时代党的信息工作机制和网络互动平台,推进党执政现代化的进程,创新我们党与人民群众互动的思维方式,构建群众利益表达的维护机制,以安民、为民、利民的务实之举,关注民意,注重民生,真正贴近实际,扎实有效亲民,赢得广泛支持,切实发挥群众路线的积极作用,用亲民形象扩大我们党号召力,以号召力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三、用“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精神,提升党的认同力

认同,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意指体认与模仿他人或团体的态度和行为。民众对政党的认识态度和参与行为,就是认同。满足民众的利益是实现认同的经济基础,一个政党想要建立起广泛的社会基础,从而获得民众对政党的支持认同并参与其中,只能是建立在对民众利益诉求的正确认识和充分满足的基础上,对其观念进行思想影响与行为动员。政党要获得执政地位,必须以满足民众的某些利益为核心,激起民众对政党的信心,进而获得民众的充分认同和支持,此外,政党获得认同的能力还取决于其在政治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作为政党亲民形象树立的重要维度,内心认同无疑为政党不断赢得民众的选择提供着重要支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作出了准确判断以及全面部署的前提下,提出了在当前“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领域的主要问题在于加强和创新基层工作,切实有效地保障并改善民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这些通俗朴实的肺腑之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关心人民利益、关怀人民情绪、关注人民困难、满足人民根本需要的生命之本,树立了中国共产党显著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亲民形象,真正获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准则。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着很多具有自身特点的民本思想和亲民做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实践工作中推动社会建设和民生发展,树立我们党深入群众、联系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这一具有鲜明特色和富于认同力的亲民形象。

新时代要满足人民的新要求,如何有效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是中国共产党基本宗旨的体现和事业奋斗的目标。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要使发展改革的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小处着手,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我们党必须继续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重视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各项具体事务,为“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实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融合推进思路创新,完善设置制度政策,以人民群众对“三种感受”的需要的提升和满足,夯实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情感认同和内心接受,树立我们党亲民为民的执政形象。

四、在“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的自觉中,提升党的公信力

公众信任的力量是为公信力。传播学领域中的“公信力”一词,指的是大众传媒获取公众信任的能力,政党公信力反映的则是政党在运行公共权力,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民众对政党的信任关系与支持程度。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主要是指其在执政过程中自觉恪守党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而赢得人民群众政治信任的能力。近些年来,人民群众对一些地方政府的失信行为和贪腐案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客观上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性问题。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摸透群众的情绪,善于跟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把工人群众发动起来。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这一铿锵有力的朴实话语,是一种亲民的风范,是一个标杆,也是一种昭示和导向。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中始终注重提升党员干部克服和纠正官僚主义习气的自觉,时刻提醒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必须敬畏人民,与民同心,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将亲民作为初心本色和立场态度,并在我们党探索和优化长期执政方式的过程中,倾听呼声,反映诉求,不断地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同社会的沟通。

在中国共产党亲民形象的树立中提升党性自觉,对解决现阶段党的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党的建设一直在路上,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动摇、党员行为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严重削弱了党的公信力,加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推波助澜,严重影响着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要系统地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必须进行多方面的长期努力,这就需要用党的亲民形象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教育党员和各级党组织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增强他们对消极腐败行为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新时代面临新情况,当前社会思潮繁杂,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一些非理性诉求增多等因素在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局面的同时,也导致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状态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坚守党的根本宗旨,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清醒认识反腐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监督教育,综合治理,健全完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治本之策,以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树立我们党的亲民形象,有效提升我们党的公信力。

综上,当政党与人民群众在理想目标和利益追求产生一致性的时候,其所产生的聚合力就成为了党的凝聚力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以十九大报告中的“大白话”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中国共产党树立的富于凝聚力、号召力、认同力和公信力的亲民形象,不仅能够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地位认同,促进党与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达成一致,还可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不断增加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

猜你喜欢
大白话亲民公信力
最亲民的海王 静态体验玛莎拉蒂Grecale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亲民之官 以廉为基
笑一个
中共话语体系中的大白话成因探析
大白话和散文
谷大白话:让美剧“还俗”
谷大白话:让美剧“还俗”
“公信力”和“公信度”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