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婷婷(潍坊职业学院)
随着社会发展,全国各地旅游业迅猛发展,古村落逐渐成为旅游的首选地。与此同时,古村落自身的传统非遗优势以及特色农业的开发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2019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了第五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其中山东省共有50个古村落上榜。分别是济南市历城区柳埠街道石匣村、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梭庄村、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东矾硫村、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袭家村、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磁村、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刘瓦村、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大窎桥村等。但是名单中的这些古村落并没有很好地将自身价值表现出来,由于知名度不高,存在村落古老、有价值但没有被深入保护、挖掘、宣传的现象。
石匣村诞生于明朝洪武二年,地处济南市历城区南部山区柳埠以西大约4.5公里,东为外石,东南临里石,南依攥头山,整个村庄呈现钻山龟的造型。石匣村名字的来历,是因为建村在形似石匣之处。石匣村分新、旧两个村,旧村在2019年只有十来户人家,多数村民居住在约一公里外的新村。旧村建在南山北坡山的半山腰上,有21座明清时期的石头房子,占地面积30多亩。石头房子都是干垒而成,不施石灰勾缝,只在内墙稍作粉饰。大大小小的石头垒成的房子,中间没有东西固定,全部借用各类形状的石头堆积和穿插而成,房子内部糊上一层泥巴和麦秸掺杂的材料,呈现着山东北方农居的原貌。2018年12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石匣村文化遗产丰富,村北有县级重点文物单位张良墓,另有黄石、尹宗墓。山上的两口古井距今已经二三百年,至今人们仍然喝着两口古井里的水,石匣村目前保留的明清古民居原型大多还保持原样,形成建筑群,有的房屋仅剩几面墙,有的院子杂草丛生。石匣村历史悠久,古民居保留基本完整,远离城市喧嚣,尽显人们藏在心底的乡愁,是济南南部山区古村落中比较有特色的古村落。
张良墓距今已经几百年,人们耳熟能详的是张良晚年在此修炼,修建了子房洞和子房庵,但是目前仅有一面属于子房洞的墙还能够看到,完全看不到子房庵的影子,略显萧条。坚持以保护为主的保护型开发是目前古村落的开发方向,研究历史、追溯历史,争取保护性开发的同时尽量还原古村落的原貌。村里的两口古井是人们目前用水的主要来源,古井边斑驳的石头似乎在诉说着几百年来所经历的沧桑,调研过程中发现人们用笨重的取水方法,将各式水管插入井里,并不美观。经了解,政府正在修建水管,相信不久的将来,各式各样的水管将不再出现在古井里,两口古井也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村子里古老的房子是先人留下的最大的财富,几百年的青砖堆砌的石墙、石头铺成的小路随着历史的远去都在不断变化,虽然有的建筑已经失去了房顶,但是仅剩的墙壁依然能看出古人修建房屋的技术,为更好地保存这些古民居,应进行保护型的修缮,尽可能地还原古民居的原貌。
调研发现,石匣村有一片非常大的杏林,这里的杏由于接收日光时间长,用药少,生长在山里,因此结出的杏个大、皮薄,而且非常甜,当地居民经常采摘。如果能发展石匣村杏的品牌,例如,给石匣村的杏创立品牌、设计logo、VI系统设计以及包装设计,定能大力宣传石匣村的杏品牌,直接带动当地农民管理杏、销售杏,甚至打造杏的产业生产链,从而直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据了解,石匣村下一步即将建设民宿,将原来的残垣断壁进行保护型修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石匣村民宿的修缮建设首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建设智慧型的民宿民居,打造智慧景区。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应用技术。
例如,实现石匣村全村网络全覆盖,建立数字化遗产展厅,建设网站实现网络远程订票、网络讲解石匣村故事、介绍各个景点以及远程支付等功能,保证该古民居民宿的全面长远发展,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听村子里的老人分析,整个村庄呈现钻山龟的造型,又地处比较高的位置,空气非常新鲜,位置离市区不远不近,因此常有散客到此观光,远离喧嚣是人们常常向往的。但是调研发现,村里到处可见垃圾、碎石以及没有路灯的现象,这就需要结合石匣村钻山龟的整体造型,进行合理地开发保护,例如,可以设计造型别致适合古民居的垃圾桶,整理碎石使村庄道路整洁、美观,路边杂草可以安排专人定期清理,对村子里的古民居、水井、石辗、张良师徒墓等文化遗产进行相应的保护。另外,由于游客到石匣村都是摸索上山,第一次去很难找到正确的路线,这就需要将从市区进入石匣村的道路进行修缮,设计符合石匣村风貌风格的道路引导牌、指示牌,方便游客找到正确的上山道路。相信经过修缮,距离市区不远不近且有着济南后花园之称的济南南山又会多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石匣村要成为民宿旅游的知名景点,首先要进行各方面的改造。在进行改造的同时,势必要保护历史留下来的产物,因此要传承历史文化,将石匣村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赋予民宿旅游景点,将其作为特色进行宣传。不能一味地为追求利益而进行过度开发利用,要注意保留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尽最大努力保留乡土气息,让游客能够感受乡愁,将情感与民宿景区融为一体,实现情感上的共鸣。
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两三百年前没有修缮水管和路灯等基础设施,显然,这些古老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现状。尤其是下一步石匣村要建设民宿,基础设施的修建和完善已然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原始古村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思路一定要结合石匣村的传统文化,在进行资源开发时,要着重加大对原有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在对古村落设计开发并产生积极推进作用的同时,也会有非常多的问题。为了追求一时的效益,很多开发者对古村落进行过度包装,失去了原来的古风古貌,丢掉了原来古村落的特色。例如,为了增加民宿的数量,在原来古建筑的基础上强加外扩,本来基础修缮就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过度开发,以及将原本石头铺成的道路修成现代化的柏油马路,更有过分者将古树砍伐后栽上花花草草,完全失去了古村落原有的样子。再者,旅客进入古村落,带来的生活垃圾和汽车排放的尾气严重影响了环境和空气质量。更有些古建筑主人,看到游客大量涌入,为了增加收益,自行修建房屋,将原本一层的古建筑扩建为两层甚至三层,导致古村落的样貌完全发生变化。长此以往,古村落没有了个性与特色,也就失去了吸引旅客的商机,想要长久发展下去,还是要走可持续开发的路线。在开发时,努力增强文化资源特色,对一些特色民俗文化增设游客参与项目以增强游客体验感,积极探索特色化商业开发,培养健康可持续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总之,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对古村落进行有效开发,增加古村落居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相关链接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其中贵州省最多,有90个,云南省和陕西省分别为62个、49个,分列2、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