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盐 赵旭明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江苏 苏州 215003)
急诊医学,医学科学领域中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1979 年被国际医学界公认医学科学领域中第23 们独立学科。初始之时,美国有若干医学家认为急诊科的许多临床操作都是从别的临床科室抄袭和搬用的;说到理论,有它本科“专门”的基础理论吗?研究工作呢?事实上是何必多此一举之意。这些论点多少有点似是而非。首先,临床操作本来没有属于某一学科的专利。基础理论方面,临床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都同属医学科学领域的,只不过各有侧重。通过对我校急诊教学经验总结,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急诊临床工作,就急诊医学的教学提出医学几点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急诊教学提供参考。
急诊医学的特点[1]:发病急,变化快,时间紧迫性强。无论是急性发病还是慢性病畸形发作或者是意外事故等,均体现发病突然。又其疾病谱广,病情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急诊医师具备坚实和广泛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以及综合救治和抢救能力。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和新理念的更新,这也要求我们急诊医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急诊医学的理论学习应包括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溺水、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严重多发伤、脓毒症、MODS等各种急危重病症的知识。
急救技能[2]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深静脉置管、血液净化治疗、ECMO、胸腔闭式引流、现场包扎、止血、固定等多项技术。我们教学中为保证每个学生能掌握技能操作,实行小班技能操作培训。先理论授课,再模拟情景课堂,授课老师先示范操作,然后两个学生一组,然后替换逐个完成,确保每人掌握技能操作。
急诊所接触的患者及家属不光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且因病情重,时间急,在情绪上不同于门诊及病房的患者和家属们,容易情绪激动和失去理智。要加强学生的人文意识的培养,掌握与患者或者家属的沟通技巧,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通过医院组织的法律知识讲座和医疗纠纷的分析等方式,来得到相应的提高。
我们着重从教学改革着手[3,4],联合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 Learning,PBL)联合病例导入式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模式,再联合应用以团队为导向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并基于微信平台辅助巩固教学,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采用这种多元化教学方式,避免以前只是单纯得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让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过程中锻炼临床思维能力、积极主动大胆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小组团队合作分析能力,便于以后从业后更好地根据患者不同病症能够清晰得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出正确和及时的处理。微信自2011年由腾讯公司研发使用后,由于其便捷和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群”消息发布、信息推送功能,将授课老师和学生沟通联系也更加紧密。我们更多借助于微信平台,通过微信群提前向学生推送教学相关资料和课件,让同学们更好得做好预习。课后也推荐一些新的更新学术文章或者相关网站,
总结:临床教学是一个不但探索,提高推进的过程。急诊医学作为一个年轻但承担全院大部分急诊危重病病人诊治的第一道关口,临床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要顺应急诊医学发展的要求,不断与时俱进,逐步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我们不光在现有的传统教学体系模式上传授理论知识,还进行法律意识和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进行多元化的授课模式,锻炼了学生急诊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得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