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娜
(云南新昆华医院急诊科ICU,云南 昆明 650300)
脑梗塞属于神经功能障碍,通常是因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而导致,根本病因在于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因子之一,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1]。重症急性脑梗塞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予以重视,做好治疗研究[2]。本文对此予以研究,详见下文。
择取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来自云南新昆华医院,病例择取时间段为2017年11月至2019年9月,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23例)中,男性13例,女10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46-80(56.82±5.46)岁;研究组(23例)中,男性14例,女9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48-81(56.90±5.51)岁;经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无意义,提示本研究比较有价值。
对照组(23例)予以常规治疗,涉及到抗血小板治疗、降糖治疗、降脂治疗、降压治疗、抗菌素治疗、脱水剂治疗、改善微循环治疗等。研究组(23例)基于常规治疗加行依达拉奉治疗,选用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生产的依达拉奉(国药准字H20090353)治疗,取30 mg依达拉奉+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给药次数为2次,持续用药时间为14天。
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②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评分越高则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③IL-8(白细胞介素-8)。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s)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X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予以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对照组为(1 3.2 3±2.5 6)m g/L,研究组为(1 3.6 7±2.22)m g/L,组间无意义(P>0.0 5),治疗后7天、1 4天,对照组分别为(23.34±3.11)mg/L、(20.22±2.01)mg/L,研究组分别为(16.34±2.79)mg/L、(11.67±2.45)mg/L,组间有意义(P<0.05);对NIHSS评分予以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对照组为(9.46±2.99)分,研究组为(9.12±3.08)分,组间无意义(P>0.05),治疗后7天、14天,对照组分别为(7.67±2.70)分、(6.77±2.71)分,研究组分别为(5.13±1.93)分、(4.78±2.22)分,组间有意义(P<0.05);对IL-8予以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对照组为(29.62±7.39)mg/L,研究组为(30.93±9.75)mg/L,组间无意义(P>0.05),治疗后7天、14天,对照组分别为(26.82±8.43)mg/L、(24.55±8.33)mg/L,研究组分别为(20.16±8.46)mg/L、(19.20±9.03)mg/L,组间有意义(P<0.05)。
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阻碍作用,同时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对脑梗死、脑水肿进展有阻碍作用,可以使伴随神经症状得到缓解,因此可以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3]。另外依达拉奉可以使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使炎症递质释放减少,使脑细胞得到保护。因此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的效果确切。
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以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降低炎症反应,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