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香, 曾金秋
(1.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护理部, 福建 莆田 351100;2.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健康体检科, 福建 莆田 351100)
2019 年12 月起, 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 “新冠肺炎”) 患者, 随着疫情的蔓延, 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1]。 2020 年1 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 “我院”) 临时被确定为莆田市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唯一定点医院, 需在短时间内筹备出3 ~4 个病区用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虽然时间短、 任务重、 压力大,但护理部迅速反应, 积极通过沟通协调、 科学调配等措施, 顺利完成新冠肺炎病区的紧急筹备。现将筹备方法介绍如下。
我院是一所拥有1 800 张开放床位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包括两个院中院: 儿童医院和当时已装修完毕但尚缺设备设施的肺科医院。 而肺科医院是独立于院区以外的一幢15 层楼宇, 通风条件好, 洁污电梯分开, 具有单独的排污系统, 有利于新冠肺炎病人的收治。
1.2.1 严格分区, 标识清楚
新冠肺炎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1],根据国家卫生行业相关标准要求: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需建立“三区两通道”[2], 而现有的肺科医院中的3~12 层仅为普通病房构造, 不符合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要求。 为此, 护理部、 医院感染管理科(以下简称 “院感科”) 及其他职能部门经过现场查看、 讨论, 最终确定把肺科医院的3~8 层灵活改造成新冠肺炎病区, 并划定出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隔离病区格局。 同时利用护士办公区与污染区间的缓冲间的“ 中间小两头大” 特点, 在中间增设传递窗用以传递污染区的日常所需物品, 窗内装有紫外线灯管, 每日定期进行消毒。 各区域、 各通道采用不同的颜色制作带有箭头的地标, 文字注明所在的区域、 通道, 并有箭头指向。 制作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示意图, 张贴在醒目位置, 并按其内的步骤“1、 2、 3…” 等顺序再分解、 张贴到相应的穿脱路线中, 标识清楚。 如脱防护用品时, 在第一缓冲间内墙上的不同位置按顺序分别醒目贴有“1.手消毒→脱一次性隔离衣, 并将外层手套同时脱下” “2.手消毒→摘除防护面屏, 浸泡” “3.手消毒→脱外层靴套” 等标识, 以引导医务人员按照顺序、路线穿脱防护用品。
1.2.2 调配物资
首先护理部根据病区预收治轻型、 普通型病人的特点, 罗列出消毒和防护用品、 办公家具和用具、 通讯设备、 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该类病人所需的生活用品和护理用具, 之后邀请院内相关救治专家列出救治所需的药物、 仪器设备等清单, 并按照不同的区域功能配置相应的物资,张贴标识, 字迹清楚, 一目了然。 由于疫情爆发突然, 物资紧缺, 在此紧急情况下, 护理部打破科室界限, 对物资( 如病床、垃圾桶、仪器设备等)进行统一调配, 若仍未能解决, 由院部向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部门申请紧急援助, 进行市内调配。
1.2.3 安装粘贴式床头无线呼叫器和中央监控系统
为了避免新冠肺炎病人出入病房而引起交叉感染, 同时也为了使病人得到快捷的服务, 我院紧急安装了床头呼叫器, 且考虑到疫情结束后病房恢复正常使用的需要, 采用了粘贴式床头无线呼叫器, 方便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呼叫器位置。 另一方面, 为了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病人的病情动态信息, 最大限度降低医护人员穿梭于病房而感染病毒的风险, 除了使用对讲机、 手机外, 还在各病房内、 走廊、 病人通道等处安装监控探头, 让护士办公区的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观察到病人的动态变化及活动去向, 一旦发现异常, 护士办公区的医护人员通过对讲机呼叫污染区的医护人员, 及时处理、 解决。 为了使该项监督工作得到病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病人进入病房后, 医护人员要及时告知室内安装监控探头的目的和意义。
1.2.4 组建护理团队并进行岗前培训
新冠肺炎传染性极强[3], 护理部充分发挥我院传染病爆发应急护理分队的优势, 从中抽调工作年限不少于3 年、 身心健康、 责任心强、 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怀孕期、哺乳期、身体不适的除外)作为本次抗疫的第一梯队, 他们之前曾参加院部、 护理部分别组织的新冠肺炎相关知识、 院感防控知识及穿脱防护用品的培训。 在新冠肺炎病区筹备完毕, 再组织他们到实地熟悉环境并进行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培训, 实地情景模拟演练穿脱防护用品流程并熟知工作路线。 同时从传染病爆发应急护理分队中指定1 名护理业务技术骨干负责病区的护理管理工作, 并安排有传染病管理工作经历、 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对其进行一对一帮扶。
1.2.5 保洁员培训
保洁员主要负责病区的消毒清洁、 标本的运送、 垃圾的收集等工作, 是护士长的管理对象之一。 由于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对新冠肺炎防护意识较差, 因此在上岗前, 由院感科、 护理部联合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并结合图片对他们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 如手卫生、 防护用品的穿脱、 消毒液的配制、 地面及物表的消毒、 医疗废物的收集及标识、 标本的运送、 各区域的划分及清洁消毒方法等。 培训后通过回馈式了解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4], 同时为了便于他们记清所培训的内容, 在分配工作时实行专人负责专区(项) 工作。
1.2.6 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
在对新冠肺炎病人进行护理时, 需穿多层防护服, 因气密性强而易出现胸闷、 头晕、 憋气等现象[5]。 综合考虑以上现象和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全院防护用品的合理使用, 也为了保障护理质量与安全, 护理部规定了各区域各班次每天的工作时间: 白班, 污染区08: 00—13: 00、13: 00—18: 00, 护士办公区08: 00—18: 00;夜班, 两个区域的时间均为18: 00—01: 00、01: 00—08: 00, 并且两个区域护士工作3 ~4 h后互相交换岗位, 即污染区的护士工作3~4 h 后便与同班次的护士办公区的护士互换, 互换后办公区护士到隔离病房内接管患者的护理工作, 污染区护士到办公区工作, 以尽量避免护理人员体力透支[6]。
1.2.7 医护人员休息场所的准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重, 医护人员有感染的风险, 他们在接触、 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同时也成为隔离人群[7], 担心下班回家后传染给家人。 因此护理部联合医务部向院部申请在医院周边租住酒店, 为医护人员与家人的隔离提供条件, 同时也作为他们的休息场所, 让他们得到充分休息, 尽最大限度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以调动免疫系统的活性, 增强抵抗力[8]。
2020 年1 月26 日到2 月5 日, 陆续筹备3个新冠肺炎病区。 随着全国疫情的发展, 2 月9日再开始筹备一个病区。 截至3 月7 日莆田市确诊病例清零时, 我院新冠肺炎病人没有出现交叉感染现象, 医护人员也没有出现感染现象。
护理部自接到筹备新冠肺炎病区任务时, 即根据各职能部门职责, 联系筹备事宜, 并督促、检查筹备进程。 如与院感科研讨界定“ 三区两通道”、 穿脱防护用品流程、 医疗废物封扎及标识方法、 病人转运方法等, 与后勤保障部门探讨区域的隔断、 中央监控系统及床头呼叫器的安装、 办公家具和保洁员的配备等, 与计算机中心联系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 院内通讯设备等的安装, 与设备科联系病床、 氧气供应、 消毒仪器及其他设备的配置及到位情况, 与药剂科联系药品的供应等, 与保卫科商讨物资的安全管理办法及人员的出入管理办法等。 在各部门的密切合作、各科室的全力支持下, 我院的第一个新冠肺炎病区历时不到3 天即筹备完毕。
我院曾收治过H1N1、 H7N9 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 虽然新冠肺炎具有不同于以往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8], 但借鉴以往传染病的管理工作经验和方法, 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因地制宜灵活改造, 明确区分区域, 引用目视化管理理念[9],使各区域、 流程、 路线、 物品存放等标识清楚,避免了医护人员由于不熟悉环境而发生感染。 同时借助粘贴式床头呼叫器、 对讲机、 手机等通讯工具及中央监控系统的监督, 避免病人互串、 医护人员多次往返三区, 减少感染机会。
在筹备之前, 护理部也曾进行新冠肺炎相关理论培训和操作演示, 还自行录制拍摄《 穿脱防护用品流程》 并发布在护理助手APP 上, 但护理人员对新冠肺炎病区的特殊工作环境还心存焦虑, 害怕因工作环境不熟悉而影响个人和群体工作的完成[10]。 为此, 护理部在开放病区前邀请院感科相关人员做现场指导, 采用实地情景模拟演练方式, 使护理人员能够系统、 完整地体验与熟悉病区环境、 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 医护人员及患者进出病区的路线, 有利于抗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防控难度大的新冠肺炎疫情, 使护理管理者面临更大的挑战, 也需要护理管理者有更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 护理部给每个病区抽调的负责管理工作的护理业务技术骨干因缺乏管理工作经验、 担心协调能力不足而感到压力大。 白小芹等研究报道: 一对一帮扶可提升被帮扶对象的管理技能[11]。 为了帮助她们, 护理部再指派具有传染病管理经验的资深护士长实行一对一帮扶, 从工作日程安排、 排班方法、 岗位职责、 质量与安全等方面给予指导, 促进她们进步, 既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也减轻了她们的压力和护理部的管理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危害着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随着疫情的进展, 要求定点收治医院快速行动筹备病区, 这就要求医院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 各科室大力支持。 护理部作为病区筹备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 迅速高效地从病区布局设计、物资及设施设备、 人员培训及调配、 护理管理等方面进行筹备, 从而使得新冠肺炎病人得到规范化管理, 确保了抗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也为今后应对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时的病区筹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