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丽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期间,已经开始和国际相互接轨,会计制度与准基准则成为交流与合作的商业语言,对市场的运行产生直接影响。只有制定完善的会计准则,全面落实相关的会计准则,才能使得企业在市场中完善相关的会计工作模式,结合市场的变化开展改革工作与创新工作,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中得到稳定发展。
当前我国会计准则性质理论主要表现为:(1)技术规范方面的理论。此类观点主要就是将会计准则当作是客观约束机制,属于技术类型的规范措施,主要目的就是能够提升会计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其达到内在一致性的目的。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构建相关的会计准则体系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重视基础规范理论的应用,可以按照会计准则的情况开展相关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作用。(2)经济后果方面的理论。对于会计准则而言,属于公共合约,具备一定的经济后果,而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就是会计信息在政府方面、工会方面、投资者方面、债权人决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个人与团体后果也可能会对其他的团体利益产生一定影响。正是因为会计准则有着相应的经济后果,所以,单纯在理论层面寻找完美准则根本无法实现,只有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准则,遵循公平性、合理性的原则,最大程度上考虑经济后果,才能确保会计准则的高效化落实。(3)政治程序方面的理论。由于会计准则有着经济后果,所以,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可能会采用政治手段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干预,使得会计准则成为政治程序。例如:美国在制定政治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政治家进行谈判和协商。所以,会计准则并不能代表着较为良好的会计工作规范,也无法成为会计工作的规律与原理。由此可见,对于会计准则性质而言,不仅具备一定的合理性,还存在片面性,在此期间,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改善会计准则的形式,完善会计准则内容,用来规范会计行为、工作手段。实际工作中还需将会计准则当作是基础规范和标准,具有一定的规范功能、经济功能,协调各方利益,通过对会计准则的完善,提升整体的工作水平与工作质量[1]。
对于会计准则而言主要目标就是将会计规范系统的运作当作是出发点,利益基本型的要求提升整体过程的规范性,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真实需求。对于会计准则目标理论而言,主要涉及到以下的理论:(1)效率目标理论。不同的会计工作所生成的会计信息不同,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经济行为,对市场中的各种行为主体会产生直接影响,尤其在选择稀缺资源方面,稀缺资源的配置、应用效率方面,都会有着不同的影响。(2)公平目标理论。上述分析了会计准则有着相应的经济后果,在生成相关的会计规范信息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各方经济利益情况,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使得会计准则在落实期间提升经济后果的公平性与合理性。(3)稳定目标理论。就是在落实会计准则期间,能够形成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在规范的情况下生成不同会计信息,促使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会计准则目标理论还可以分成最终、直接两种层次,对于最终目标理论,就是效率性、公平性与稳定性,相互之间很容易出现矛盾,所以在选择目标期间必须要全面的权衡处理,将效率作为最先考虑的部分,兼顾公平性与稳定性。对于直接目标而言,就是会计准则能够明确服务对象,保证会计准则内容和财务会计的工作目标相互一致,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重点维护企业的利益,增强各方面的会计准则落实效果,打破传统工作的局限性,确保会计准则的良好落实[2]。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落实会计准则期间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确保会计准则的良好应用。首先,部分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为了能够获得更多利益,随意改动账目数据信息,难以结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要求开展工作,不能确保会计准则落实的有效性。其次,企业管理人员尚未树立正确观念意识,缺乏法律观念意识,未能充分意识到账目数据篡改、作假的后果非常严重,或者是相关的会计人员未能结合会计准则的法律要求维护账目数据信息,很容易出现随意改动的现象,不能确保会计工作的高效化开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稳定进步造成不利影响。最后,部分企业在落实会计准则期间,尚未归纳总结相关的会计准则落实经验,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难以确保会计准则的良好落实,导致会计准则的应用受到不利影响[3]。
为了能够高效化解决会计准则的落实和应用问题,应该制定完善的会计法律准则,强化会计人员的教育力度,不断调整相关的会计制度体系,确保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可以高效化落实会计准则,保证会计准则的良好应用。具体的问题解决建议为:
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完善会计法律准则,除了要应用制度规范会计市场和会计岗位之外,还应该严格制约会计行为,保证会计准则的良好落实。在此期间,应该注意结合国家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企业发展水平等,编制关于会计法律的准则,严格规定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的惩罚要求,在加大惩罚力度的情况下,从根本上杜绝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在此期间,不仅需要从经济方面进行处罚,企业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在加大惩罚力度的情况下,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满足企业会计的长远发展和进步的需求。从个人情况来讲,在制定会计法律准则期间,还应该强化造假会计人员的惩罚,一旦发现有会计人员出现造假行为,就应该吊销从业资格证,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利用法律准则提升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其积极落实会计准则[4]。
企业在落实会计准则期间应该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在工作中可以高效化落实会计准则,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与标准。首先,应该强化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培训等等,在会计岗位工作中积极开展爱岗敬业宣传活动,严格落实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使其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按照会计准则严格执行工作,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其次,应该阶段性开展相关的会计准则教育工作,引导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会计准则的内容,不可以出现违反规定的现象,在严格规范会计行为的情况下,形成良好的规范作用,增强整体工作的实施有效性,满足具体的会计岗位工作标准。
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完善企业的会计准则体系,将企业当前的发展当作是基础,在出台相关会计制度的同时做出相应调整,和企业的发展相互适应,满足具体的会计岗位工作基本要求。在此期间为了可以全面落实会计准则中的各项条例,应该全面贯彻落实政策要求、规章制度,形成规范性、系统性的会计工作模式,保证会计准则的有效落实。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创建相关的会计准则体系和机制,构建长效性、稳定性的工作模式,严格规定会计岗位工作行为,在合理落实相关会计准则的情况下,建设相应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改善当前的工作现状,形成良好的会计准则应用模式,促使企业在会计工作方面的长远发展和进步,保证工作的全方位、高效化开展[5]。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会计准则实际落实和应用期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确保会计准则的良好落实,对其长远发展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归纳总结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在落实会计准则期间全面分析会计基本理论,完善会计法律准则、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等,提升会计准则的落实效果,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