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梅,周传德,黎泽伦,龚银春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产提质增效,企业对工科学生的素质能力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际化发展趋势下,衡量我国工程类本科专业学生是否得到充分锻炼和培养,引入相应的工程教育质量国际标准也势在必行。《华盛顿协议》旨在通过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保证工程教育质量,为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奠定基础。2016年6月2日,中国科协代表我国顺利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为促进我国工程师按照国际标准培养,有效保障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中国工程技术领域应对国际竞争、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毕业要求合理设计,课程体系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与主要实践环节改革,夯实跟踪评估与帮助在校学生发展等方面,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还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存在调研机制不完善,调研承载的任务不明确、内容缺乏合理性、调研手段过于单一、分析评估方法还不够科学等现象。
2.专业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导向性、专业特色指向性还需不断凝练与优化。
3.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关联度矩阵关系还需理清,专业核心理论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对非技术性指标的关联度还需加强。
4.课程教学大纲要素普遍不完整,对基于OBE理念的教学实施指导性不足,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不科学致使教学质量的形成性评价不可靠。
5.辅导员、专业导师、教师在学生指导工作中缺乏沟通协作机制,缺乏合力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在学生管理、学习指导、课程教学环节中均出现问题,由于各环节缺乏信息互通,对学生的引导针对性不强,致使部分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工程类专业办学,已成为国内高校的普遍共识。坚持“持续改进”核心教育理念,是有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重庆科技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实践,在专业建设持续改进中探索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立足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院教指委定期指导各专业分析行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趋势,学院层面明确落实专业调研机制。明确调研信息采集周期、调研组成员基本构成形式与相关职责等。
2.由各专业负责人组织专业骨干教师研磨能有效反映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以及能体现毕业要求反映培养目标达成的专业调研问卷,定期发放与回收。并进一步优化调研问卷信息分析方法,指定专人负责调研问卷信息统计与梳理,每年定期形成能精准指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毕业要求达成改善的调研分析报告,为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1.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作为引导专业内涵建设的重点工作,其评价常态化需要学校、学院管理层面的制度保障。专业应有明确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制度和评价实施办法,通过定期科学有效的毕业要求达成数据,及时指导专业内涵建设工作的部署与开展。
2.在毕业要求顶层设计中,随着专业内涵建设的深入,依据调研分析报告、每届毕业要求达成分析报告,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课程达成度分析,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模块等,每四年一次由专业负责人组织协调专业骨干教师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进行分解并逐条进行确认,梳理出需要强化引导的内容,提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指标点优化意见书,凸显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导向性和专业特色。
1.依据专业调研分析报告、每届毕业要求达成分析报告,找准毕业要求达成中的短板。专业负责人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分析短板指标点在课程体系中的支撑分布,根据指标点特征,在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适当增设或调整指标点关联的支撑课程,协调教学团队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以满足对毕业要求达成短板指标点强化培养的需要。
2.定期发布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分析报告,重点分析实现对应指标点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考核评价等环节的科学合理性,课程负责人提出持续改进意见报告,并在教学团队中落实。
1.课程教学大纲是把好教学质量关的源头。应针对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及课程本身特征,明确课程目标,科学设计实现目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考核评价标准等内容,有效引导相关教师准备与实施课程教学。最终以课程目标达成度为导向,优化教学大纲、做实教学实施,严抓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贯彻OBE教育理念,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为抓手,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建设。借力现代化教学平台,有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为教学模式注入新元素与活力。在线微课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消化课程相关知识点以及掌握难点问题的分析方法等。“互联网+”为教学互动、线下讨论、学情分析、在线答疑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教学手段上更容易贯彻OBE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与实现。
1.强调辅导员、专业导师、教师在学生指导工作中的互通协作,找准问题关键因素,有效合作解决问题。三方信息可通过相关单元管理群、会议制度等进行及时沟通对接,形成共同体剖析学生发展状况的有效机制,真正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2.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对教学班级学情的通报意识。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应及时与辅导员沟通,通过辅导员课外了解具体思想动态,必要时与学生家长配合,全力做好对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对因学习方法等引起的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应及时与班级导师沟通,通过专业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
作为工程教育质量保障重中之重的“持续改进”,评价是切入点,机制是重点,结果应用是落脚点。通过评价发现问题,了解专业现状,建立和完善能有效促使专业办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评价结果作为管理层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广大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为导向,实现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新建本科专业而言,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内涵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不断地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