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景阳,屈启龙,王建忠,魏 鑫,王勇伟
(内蒙古科技大学 矿业与煤炭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同时矿石“贫、细、杂”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对矿产资源的种类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各经济部门对矿产品的需求,社会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造性教学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必将成为我们教育的大方向。因为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所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教学方式急需适应大环境下的调整和改革,其中在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课程的考试形式。课程考试的功能是否得到真正发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一门课程的考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授课教师教学效果和判断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标准[1]。目前各大高校大都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这种模式一般侧重考查学生的临时记忆能力和对基础概念的了解,很难达成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所以,如何改革专业课程考试模式,从而培养全面适应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是现在教育的主旋律。
学习的最终目标便是学以致用,因此作为当下检验学生学习最终成果的标准,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教学过程。但是传统的考试方法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例如,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临时记忆能力,对于那些应试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有较大的优势,而平时课堂上勤于思考和有独立思维的学生却可能得不到理想的成绩;开卷考试的题目则相对灵活,学生可以参考相关资料进行答题。这种考试形式虽然可以考核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是不能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最重要的是学生会认为开卷考试可以参考资料,听课时就会懈怠,从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不扎实[2]。
1.考试形式单一。高校大部分的专业和一些基础课程的考核形式一样,都以闭卷考试为主,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较少。而实际上这种单一形式的考核方式,不能满足对学生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更注重的是书本知识的灌输,而轻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考试内容局限。考试内容往往局限在课本之内,使学生缺乏主动查阅课外资料的兴趣和能力,容易使学生陷入平时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学习,考试之前通宵达旦背题的恶性循环。虽然通过临时抱佛脚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但是很快所记忆的知识就会忘记,根本学不到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导致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之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足,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还要重新学习。
3.考试侧重理论知识。高校专业课程的考试大多数强调的是对于课本理论内容的了解,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师课上大多会延伸课本以外的本专业近几年的最新内容,学生认为课本里面没有相关内容则不是考试重点,就选择性不听,只停留在对课本上的简单问题的学习,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考查结果过于片面,不具备全面性。
4.考试时间固定。目前大部分学生考虑的不是如何更好地掌握知识和锻炼实践能力,而是如何应对考试,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最终取得毕业证。一般课程结束后往往就通过一次期末考试来决定最终结果,不能综合体现出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机械性地短时记忆课程重点知识内容,这使许多学生在平时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应付的心理。只需要在考试之前通过突击死记硬背也能顺利通过考试,这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及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1.阶段性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教师可以在每一章节的讲述结束完毕后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小测试,可以通过小组讲述PPT、重点内容小测试、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避免一次考试定结果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足够的责任心,能够公平、公正地给予学生一定的平时成绩,且提高平时成绩在考试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在平时课堂过程中与教师的互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随时进行考试,可以使学生稳定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时刻保持备考的紧张情绪,能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然后将阶段性考试的最终结果与期末考试成绩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汇总,得出学生最终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可以更加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2.改革考试试题结构。传统的闭卷考试主要以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为主,主观类型的题目较少,学生基本上只要能够熟记知识点就能保证得高分,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过程。在试题的选择上,应该多出一些让学生联系生产实际然后提出自己解决方案的类型的题目。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大纲所学内容,总结出课程重点,然后自己总结提供一定的考试题目,最终由任课教师选择确定是否采用。学生可以在总结重点、出考试题目的过程中把课堂所学习的内容重新复习一遍,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课堂所学知识在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又能感受到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此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和培养其创新能力[3]。
3.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形式应以课程大纲为主要依据,要能够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4],而不单单是把课本内容作为主要命题参考,应该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总结提高。所出题目应加强命题内容的深度,要求其能总体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命题应避免对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侧重,要让学生在解答每一题目时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才能完成题目的考核。要更多地考查学生深入理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考试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4.及时反馈考试结果。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及资源来改进教学工作,也可以不断地提高考试命题的质量。当一门课程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要认真并及时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并及时将考试中的问题反馈给学生。首先,任课教师可以从分析结果中找到课堂讲述中的不足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其次,任课教师要对试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进行认真研究,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试题库[4]。
在当代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考试形式改革也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专业课程考试不仅要打破单一的理论知识考试,更要打破单一的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应当根据自身专业课程特色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模式、以主观题为主并及时反馈考试结果等。考试改革使得学生不仅能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通过阶段考试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平时也要把学到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高校要彻底转变传统考试观念,实现考试的科学规范与合理化,努力将学生培养成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