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研究

2020-12-19 05:32任红艳梁永林孔令娟成映霞李兰珍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专业知识人文

任红艳,梁永林,孔令娟,成映霞,李兰珍,刘 稼

(甘肃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总体来讲即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两方面。

一、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即人文知识和道德修养。人文素养与教学能力确实不直接相关,但却是大学教师必备的首要要素;同时,良好的人文素养也是教学能力可持续提高的基石。若不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不可以成为大学教师[1]。因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德不修,师学不博,何以弘德扬善!何以为民计!

(一)道德修养

大学是授民以技,为民谋计的地方,大学更是弘德扬善的道场。教师是大学的精髓所在。师责,在乎明明德。然师不修德,何以明德!如此,师德何在?一曰,仁爱众;二曰,志于教;三曰,亲弟子。

首先,大学教师必须有热爱社会、热爱和平,为天地立命的博爱之诚心。否则即便身怀绝技,对社会、对人民也只是有害无益;否则学生也只是在不断地为社会增添危险因素罢了。其次,大学教师必须有热爱教育教学之赤心。只有对教育教学事业的极大热情,才能使一个人发挥出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最大潜力。最后,大学教师必须有热爱学生的心。

(二)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即关于人文(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人文知识的广博与否直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的树立,并影响其道德修养,进而对其业务能力产生间接影响。所以,大学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教师,才能有益于其专业能力的提高。

此外,现代教育更加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没有文、史、哲、术全面发展的教师,哪会有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专业能力

不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不能成为优秀的大学教师;没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不会是优秀的大学教师。大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体现为,对教育学知识的掌握及实践能力,及所从事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教授能力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是基本条件,后者是核心内容。

(一)对教育学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

对教育学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是成其为教师的基本条件,其中包括:对学生的观察和掌握能力、沟通能力语言逻辑与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心理素质、创新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2]。

1.对学生的观察和掌握能力。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的成长,培养人的以学习为主的各项技能;关注人的需要,遵循其发展规律,注重挖掘人自身的潜能,重视人身价值及其实现。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观察和掌握学生的能力,必须学会去了解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成长,才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并使其彰显照人。

2.沟通能力。教育教学是一种用心地交流。沟通能力是交流的必需要素。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过程中,沟通能力更多地体现在非语言表达上。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使学生喜欢一个教师,喜欢一门课。面无表情的教师,绝对不可能使学生喜欢,也会让学生因此而反感一门课程。

3.语言逻辑与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讲课。讲课不是读课本,不是翻课件,而是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将教材内容表达给学生。因此,讲课必须具有极高的语言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统一课程内容,有的教师讲得没头没脑、不得要领,而有的教师则可以讲得条理不紊,明白易懂。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便是语言逻辑与表达能力的不同。

4.组织能力。现代教育理念核心之一,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讲课确实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教师的主要职责已不再仅限于讲课了。组织课堂,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一门课的学习,一个专业的学习,一生的学习),也是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因为现代课堂不再是满堂灌,而是集讲课、讨论、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研究发现为一体的多元课堂。因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事实”,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使其学会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组织能力是决定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5.心理素质。教学过程必须有教学设计做支撑。但是,教学设计只是给教学过程做一个整体规划,至于教学过程中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每个问题的处理,则要求教师根据所面对的对象、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否则是不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必备要素。因为尽管已经做了非常完美的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数次出现不可预测的问题和情况非常常见。若非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是不可能组织好每一堂课,也教不好任何一门课程的。

6.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大学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即将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充分利用到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能力。首先,现在的大学生是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下成长的,对计算机、网络、手机等平台的使用比较熟练,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学习,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信息化教学更适合他们的节奏。其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确实具有经济、快捷、方便,淡化空间距离等诸多优越性。比如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的教学手段,无不基于网络信息技术。

(二)对所从事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教授能力

大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体现——对所从事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教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功底的深浅,专业知识更新能力,专业教学研究能力,学术研究能力[3]。

1.专业知识功底的深浅。专业知识功底的深浅,直接影响大学教师授课效果,并对其最终学术造诣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大学学习不再是“浅表学习”,或是为了取得分数的“策略性学习”,而是研究型的“深度学习”[1],当大学教师不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时,学生是完全不可能深度学习其所讲授课程的。此外,学术研究是以该领域专业知识功底为最基本条件的,所以假若大学教师不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则完全不可能取得任何学术成果的。

2.专业知识更新能力。是否具备专业知识更新能力,是决定大学教师学术研究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学术研究能力与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专业知识更新能力的高低,间接影响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3.专业教学研究能力。专业教学研究能力,即对既定的专业课程教学理念、目标、方法、手段、效果,及改革的研究能力。较高的专业教学研究能力,是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得以持续提高的制胜法宝。

4.学术研究能力。大学生的学习是探讨型、研究型的“深度学习”,因而大学教师的教学就必须是以研究为基础和目的的“深度教学”,而不是只教既定事实(记忆、背诵内容、考试点)的“表层教学”。学术研究是深度教学的基础和保障。首先,所有知识点都是因前人的学术研究而确定。此外,不进行学术研究的教师的教课只能是读教材;因为他对所授课程除了教材内容不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所以,学术研究能力是影响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性要素。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专业知识人文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人文绍兴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