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提出的原则和方法

2020-12-19 05:16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鱼龙中学宋学飞
亚太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物理现象物理探究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鱼龙中学 宋学飞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于问题的设置和有效提问是核心所在,而提出问题也是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的起点。有效的问题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进而针对物理知识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使探究式教学模式体现出应有的教学价值。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中问题提出的原则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有效转变,也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初中生各学科的综合成绩得到有效的进步。因此,我们应该明确问题提出的原则,使探究式教学模式得到有效的应用。

首先,应遵从目的性原则。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随心所欲提出的问题并没有价值,而且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还会打乱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探究偏离既定的方向。因此提出的问题需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方向。

其次,应遵从启发性原则。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学习时,提问可为学生的思考和研究提供方向。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这就需要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能够通过有效的提示和引导,使学生针对某一物理知识进行不断的思考、探索与研究。

最后,应遵从层次性原则。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物理知识和理论,借助这些知识与理论,学生又能对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进行挖掘和探索,不断扩大学生的学习广度与深度,既开发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探索研究能力。因此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问题之间应具有一定的联系和逻辑关系,问题的探索深度能够层次递进,引导学生结合教师的问题,对物理知识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分层递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问题提出的策略

(一)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想问的意识

在平时的物理知识和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是要依靠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呈现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产生问题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达到使学生想问问题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在渴望获得知识这种心理驱使下,学生就会产生很多的疑惑,有疑惑了,问题就来了,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有了问题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制造悬念,让学生在悬念中形成一个一个的问题,从而大胆提问,达到问题意识培养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物理话题的课堂讨论,在讨论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当学生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就是问题开始的时候。这个时候,每一个学生为了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就会用疑问来驳倒对方,这样不断提出问题,也会在激烈的辩论中解决问题,使探究式教学情境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以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敢于提问

素质教育不是一句口号,是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付诸行动的,那么增加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鼓励等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学生有了信心,才会大胆产生疑问并且敢问,才会对物理知识和理论进行探究。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的思考与问题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有问题、敢问问题与探究知识,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高兴的事。在物理知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教师要通过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不怕说错就怕不敢说。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学生正是因为不懂才要来学习,所以学生出错是正常现象,也许学生问的问题在教师眼中很肤浅,但是这也是学生心中的疑惑,是学生经过思考的,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指导,不应该盲目批评,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问题也不敢问,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应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提问,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研究,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物理实验中提炼问题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能开发学生思维,是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总结、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拥有创新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而我们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充分借助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通过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提炼知识、形成问题,引导学生以相关问题为引导进行实验操作,并最终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思考研究,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学习效果,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电阻的相关内容时,在实验中可让学生组织一个串联电路,然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观察灯泡的亮度。在这一实验中,随着变阻器的调节,灯泡的亮度会发生变化,因此引出以下问题:影响灯泡亮度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教师通过提出这几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探索与研究,并结合所学的电学理论知识获取相关问题的答案,进而对电阻相关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既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同时又使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更加深入,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结合生活现象提出问题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现象,怎样才能引导学生针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探索与研究,获得更多的物理知识?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学生学习“折射”相关内容时,筷子插到水中为什么会变弯?结合折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索与研究,而当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原理以后,进一步提问:筷子的弯曲程度与什么有关呢?上述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折射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探索和研究,最终使学生能够对折射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效果。当然生活中的物理知识非常丰富,以生活现象作为探究式学习模式应用过程中问题提出的源头,可以获得非常丰富的应用素材。“折射”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再如学习“多普勒效应”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大小变化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多普勒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当看见汽车呼啸而过时,当汽车从远处行驶到自己所在的位置,汽车发动机的声音会由小变大,在距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发动机的声音会达到最大,当汽车渐渐离我们远去消失在最前方时,发动机的声音又会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在生活中常见的这种声音变化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以此生活现象作为该知识点的教学背景,从而提出问题:为什么汽车驶向我们时,其发动机的声音会由小变大?为什么当汽车驶离我们时,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又会由大变小?借助这类学生在生活中常见而又忽略的问题,可引起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重新审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地探索研究物理知识,从而使探究性教学模式得到有效的实施,也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应用物理知识中的争议矛盾引出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物理理论需要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总结与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才能准确地掌握,进而透彻地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理论,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研究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探索,常规的物理知识讲解或者物理现象介绍并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泛泛的讲解还容易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疲倦感,影响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如果我们充分借助物理现象中常见的争议和矛盾,以此吸引学生辩证地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动力。引出争论性的话题相比于单纯的讲解,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拥有积极探索的动力。例如在教学生学习水、冰、冰点等相关概念时,单纯的概念讲解会增加学生的记忆难度,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矛盾提出问题:0 摄氏度的水和冰哪个会更冷?以此问题引导学生对水和冰进行研究,指导学生通过探讨辩论,理解水和冰的特点,从而更深入地探索水、冰、冰点的相关概念,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时,提问应遵从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以及层次性原则,可以借助初中物理实验,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中的争议矛盾等引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物理现象物理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不是教物理的
微重力作用下的物理现象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物理教学应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运用类比法巧解物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