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茂刚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 河北 衡水 053000)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行业专业人才明显不足。中职学校作为汽修人才培养的主要产出地,要把促进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建设当成重要大事来抓。从目前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来看,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面临的问题很多,如专业教师不足、训练中心不规范、缺乏系统规划、设备使用率低、培训场地不足等,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进一步加强建设,勤于实践,积极探索。
2.1 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匹配,需要在车辆维护专业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器专业领域都有待于进行专业改革。
2.2 新能源汽车专业教材落后。教材是教师上课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的保证。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专业相关的书籍很少,而且适用范围很窄,不适合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其原因就是现在从事新能源汽车研究的专业教师比较少,缺乏一些实践经验;具备优秀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很少从事新能源汽车专业教材编写工作。
2.3 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不足。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专业起步较晚,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一些新教师年龄比较小,经验不足,大部分教师是传统的汽车专业的老教师,但他们缺乏新能源汽车的实际经验,很多都是通过简单的训练和学习就执教。导致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导致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缓慢,大部分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2.4 新能源汽车企业与中职学校合作意识不强。目前,新能源汽车处于开发初期阶段,技术在不断更新。学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根据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培养优秀毕业生。但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很少,能够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更少。另外,现在虽有正式合作的企业,但正处于研发阶段,企业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接这项工作,合作的热情不高。
2.5 新能源汽车专业实习训练场建设不足。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实训内容与传统的汽车实训内容完全不同。传统的汽车专业的实训内容主要为发动机和底盘的分解与组合,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主要实训内容为电池维护、电机和电气控制,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实训内容不同,训练建设也就有很大不同。因此,要保证新能源汽车实习效果,就要重视新能源汽车训练场的建设。
3.1 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来确定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3.2 构建新专业课程体系。依托办学经验、瞄准企业人才需求、岗位需求,研讨并确定新能源汽修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标准,构建以专业课程体系为中心的课程建设目标,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3.3 加强实训室建设。根据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对课程体系进行设置,在满足实训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和专业文化的建设,打造专业特色。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管理,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为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3.4 加强专业师资培训。建立专业师资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效果。拓宽专业教师聘任渠道,充实教师队伍。
3.5 强化专业教学。根据新能源汽车专业自身专业特点与优势,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利用仿真软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习内容范围,锻炼操作技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