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丹丹,张红梅,侯 颖,龚明贵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安全的追求,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对技能型、复合型的医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分析和检测生物药物质量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严格的质量意识和实操技能。目前,由于药物成分、种类和剂型的多样化,生物药物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复杂。现在的药物检测不仅要进行常规静态分析,有的还要深入到药物生产工艺、贮存条件和体内药代过程中去进行动态分析。因此,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分析仪器的连续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分析方法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随着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网络资源和手机软件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法,增加了课堂师生互动的渠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超星学习通是面向智能移动终端和电脑端的综合性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利用电脑端可以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通过移动端APP可以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但能提高有限课堂时间的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今后教学改革实践提供理论参考[1]。
“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检测学科,知识点琐碎而复杂,学生往往感觉比较枯燥。过去单方面灌输的授课模式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机械式地讲学使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往往昏昏欲睡,主动性不高。如今通过学习通手机软件,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教师一言堂,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混合,通过课堂抢答或选人模块、主题分析、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从而可以多方面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课前准备时间,教师需要先在电脑端的学习通上创建该课程的教学空间,上传课程的教学PPT或其他学习资料,如最新版的《中国药典》、新技术的演示视频等;还可提前发布预习内容,让学生先了解当天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听课的准备。而上课前,教师可以先通过移动端学习通软件中的签到功能让学生进行二维码或手势的实时签到,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节省了以前为点名而花费的大量时间,还可以通过课前提问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而在具体的课堂讲授中,在基本知识点讲解前可先向学生提出导入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然后再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学生的印象会更为深刻;学习通中丰富课堂互动最常用的功能就是课堂提问,其中有“抢答”模块的选项,教师赋予一定的分值,可以奖励班级中表现积极的学生;而通过手机摇一摇的“选人”模块,比起以前按点名册选人,明显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除此以外,教师上课中还可通过“投票/问卷”等模块针对某一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作为讨论主题让学生进行投票选择,并做好结果统计与分析,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还可以选择播放课程内容相关小视频,直观地展示新技术的优点和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2]。
为了丰富教学手段,授课教师还可设置“主题课堂”等模块,选取跟课程内容相关并紧跟科技前沿的多个论题,内容覆盖药物分析领域内最新的技术进展,要求学生根据兴趣自行选题,自由分组或由软件随机组队,通过小组讨论,课下大量查阅最新文献,了解新技术的原理或应用的实例等,完成小组报告或PPT,最后进行班级展示,由全体学生打分进行最终成绩评定,不再是教师一言堂,这样更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结果也更加公平。至于课余时间,教师还可利用学习通软件的“测验”“作业”模块设定一定量的习题,并对结果进行计分,激励学生主动复习。教师亦可以根据所得出的分析找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实施针对性教学。在课后复习过程中,学生也可随时就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向教师或同学提问,由教师或组内学生表达各自的见解。因此,利用移动端的超星学习通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课堂上和课堂外较为割裂的模式,学习通本身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软件,里面附带海量资源,如各种课程、图书、期刊和讲座,督促学生课余时间应用该软件,也可促进学生学习其他重要的知识[3]。
“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在药品研发、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全面保证与控制药品质量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与应用性。实验教学是“生物药物分析”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更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现行的实验大纲包括2个层次,分别为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安排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尤其是综合性实验,摒弃了过去的教师带教模式,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先将实验目的和基本内容告知学生,每4~6人进行分组,学生必须自行查阅资料并深入思考后才能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组内进行实验方案讨论,修改后教师对每组学生提交的实验方案进行审核,并最终确定小组实验方案。实验准备和操作过程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仅负责进行侧面引导与观察,并由学生的实验结果中判断实验完成情况。
实验教学的改革就是要建立起以综合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特点,强化素质培养。综合型实验的开展,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为复杂,不仅在实验准备和进行的过程中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更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扎实的实验操作。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严谨的科学思维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素质[4]。
课程传统的终结评价模式通常以学生期末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重要指标,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素质。由于“生物药物分析”课程的药物种类多、知识点繁杂、理化性质复杂、内容容易混淆,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较大,很难真正融会贯通,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知识点遗忘过快,学习效果不佳,失去了“生物药物分析”课程开设的意义。
目前,教师打破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大大提高由签到、课堂提问参与度、学生专题报告、课堂小测验等组成的课程中间过程评价模式的比例,再结合期末考试成绩,使学生摒弃考前突击、学得快忘得也快的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平时课堂表现,并养成及时复习、真正将学会的知识融合贯通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5]。
通过对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的充分利用,经过一学期的“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教师发现,该平台既优化了有限的教材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又能够灵活运用结合各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掌握学生的听课状况,让课堂教学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而且督促学生随时随地通过该平台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如何对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进行教学活动以外的娱乐活动监管,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把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和课后复习融为一体,让移动学习平台在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