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专业课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20-12-19 02:50汉口学院
亚太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专业课英语专业专业课程

汉口学院 李 飞

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将思政思维引入外语课程,建设外语思政课体系,打造精品外语思政课程成为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必然趋势。如何利用英语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地拓展英语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值得外语教育研究者深入探讨。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

在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西方文化课程占有较大比重,以提升学生对语言背景的了解,帮助他们提高对英文文本的理解能力。因此,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极易受西方思想与文化的感染,完成四年的英语专业学习后普遍反映出对本土文化的陌生感,本土文化话语缺失。为培养具有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合格英语人才,英语专业课首先要在课程的设置上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并重,不仅要让学生熟悉外语的语言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将文化自信作为培养语言技能、国际视野的底色。

外语教学的框架下延伸课程思政思想,就需要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上创设思政语境,引入含有中华优秀文化经典、中华传统名言警句等的英文范例,提升本土文化在英语语言上的输出能力,帮助学生增强文化领悟,树立文化自信。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学生能够拓宽视野,提升批判性思维,增加较系统的中国文化方面的学习材料,让学生真正领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树立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感与责任感。

例如,适时调整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通识公共课程和自主设置课程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公共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大学计算机、大学体育、大学语文、军事理论与训练等课程,开设中国文化概要、中国哲学史、中国艺术史、中国文学翻译等体现中国文化的课程;同时,开设美国社会与文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概论、外国文学作品赏析、世界文明史、西方艺术史、人类学、世界主要宗教概况、跨文化研究等体现西方文化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双向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跨学科人才与核心竞争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整

将课程思政引入英语专业课,需要思政课教师与英语专业课教师相互支持与合作,在教研室活动、教材开发、课堂案例、教学方法上相互借鉴。思政课教师为英语专业课教师遇到的思政类问题提供可靠的理论解读,促进教学反思,并及时调整教学主题和内容。专业课教师通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内涵,迅速提升自己的思政教学素养和能力,做到潜力默化又不失针对性地传输思政观念。高校专业英语课在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应将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为教育使命,专业英语课教师需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中华文化底蕴,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应用于英语课堂,加强与思政工作者的互动合作,并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政内核,最终实现协同育人的不断深入。

英语专业教师只有认识到学生发展以及道德品质教育的共同点,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提升德育的实际效果为基本目标,才能实现预期的价值目标。教师自身的思想觉悟和个人素质是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因此,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政教育培训、教学方法培训等必不可少。英语专业教师德育能力的强化,可以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树立榜样。

三、教学设计的调整

英语专业课的思政嵌入可以分为预习、学习、巩固三个步骤来完成。

1.在预习阶段,教师根据课本素材,在备课时挖掘出与思政概念相关的词汇、句子、段落或背景材料,设计任务让学生收集相关表达方式,或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思政的角度切入讨论,形成观点。在这一阶段,教师还可通过学习小组,将各种任务以文本、PPT、音频及视频等多种方式汇总,创建思政题材资料库,与各专业课结合,供学生课前或课后自主学习。

2.在学习阶段,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互动,使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中的思政内核进行积极思考和拓展,通过导入、语言巩固、讨论、反馈四个环节,加强思政观点的内化和迁移。

例如,在“汉英翻译”的“新闻文本的英译”章节,教学设计中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掌握中英新闻文本在体裁、结构、文体三个方面的异同。在内容上,教师通过新闻文本标题、词语、句子、篇章四个部分,嵌入思政内容的例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教师在课前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思政语言材料,课中根据学生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类和点评,选择思政典型语料,课后让学生对思政语料进行深加工,分专题展示学习成果。该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思政语言翻译的应用和实践,让学生自然提升自身思政的认知能力和双语反应能力,在应用和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思政元素,取得较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四、思政资源的挖掘与应用

英语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了解,并将语言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增强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优化语言实践、语言文化交流以及思辨、创新能力。因此,英语专业课应遵循强化显性思政、细致化隐性思政的教育路径,重新定位课程,制定新的教学目标,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英语语言在文化、思维教育与思政教育方面的对接。

一方面,英语专业教师应联合思政教师,共同梳理英语教材内容,挖掘潜在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作为英语专业课的新目标,为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确定导向。另一方面,英语专业教师应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整合网络资源,利用如“美丽中国”“四季中国”“汉语世界”“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等丰富的线上资源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在思政与专业课融合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设计、更新教学课件以及教学方案,让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深入专业核心课程,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

专业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设计应不同于一般的课程评价,其主体评价设计包含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评价。院系的党委书记、心理导师、就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构成了思政教育工作者群体。评价设计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课程本身,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体现专业价值的评定内容;另一部分是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与思政结合度、学生思想反馈的评价。通过这两个方面、六个维度的评价体系,最终形成对课程的综合性评价,客观衡量、考核英语专业课程和思政结合的效力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适时调整、改进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世界格局出现深刻变化的新时代,在英语专业课中融入思政理念的教学改革与深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实现“中国梦”,推进“一带一路”,体现兼容并蓄的大国风范的时代背景下,守好英语专业教学阵地,发挥英语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为培养出合格的英语专业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必须要从文化自信、国际视野、语言技能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层次入手,挖掘英语专业课的思政内涵,展现出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英语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既是英语专业课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立足点。构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乃是大势所趋。

猜你喜欢
专业课英语专业专业课程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