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前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眉山 620010)
蔬菜作为人们生活中食品的重要食材,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大多数菜农在蔬菜种植阶段,为保证蔬菜不受病虫危害,通常会选择喷洒化学农药作为主要防治病虫害手段。然而有不少种植者盲目依赖化学农药的使用,没有很强的剂量控制意识,导致蔬菜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进而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对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国无公害蔬菜种植人员对种植过程中化学药剂的控制要更加严格和规范。同时,要进一步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采用多种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规避化学农药的风险,促进蔬菜种植业健康发展,提高无公害蔬菜品质[2]。
1.1 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选育。俗话说“七分苗三分管”,由此可以看出,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种苗的重要性,且良苗必须具备不携带病虫害的条件。种苗的病原体不仅会影响作物的生长,降低产量,还会将病虫害传染给其他蔬菜。因此,培育无病虫苗是蔬菜优质高产的第一步[3]。可通过品种改良和无公害蔬菜的人工诱导,形成抗病、抗倒伏的蔬菜品种,且这种蔬菜应具有自身不受伤害,在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具有耐高温、耐低温的特点,对无公害蔬菜产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优势。
1.2 选择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远离污染的工矿企业、医院、垃圾源,远离主要交通要道,并保护好空气和灌溉用水。无公害蔬菜地应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以减少病虫害对蔬菜的危害。
1.3 深耕晒垡。播种前应将土壤深耕,使细菌和虫卵从土层深处转向土层表面,使其直接面对天敌,从而减少无公害蔬菜被病虫害破坏的机会。此外,深耕还可以帮助蔬菜根系呼吸,促进蔬菜根系快速生长。为了达到紫外线杀菌的效果,应利用夏季土壤种植的空闲时间,深挖土壤,拆除设施,暴晒土壤。该方法对防治土传病害有很好的效果,经济费用较低,可推广应用[4]。
1.4 种子处理及消毒。种植前建议用10%磷酸三钠溶液、0.2%高锰酸钾溶液或2%氢氧化钠溶液浸种30 min,然后用水冲洗,再浸泡种子促进发芽;瓜菜种子用50%多菌灵500 倍液浸泡约1 h,捞出晾干种植,可以防治枯萎病。当无公害蔬菜种子含水量小于70%时,70 ℃干热处理一段时间可有效防治黄瓜赤霉病和炭疽病。相关研究资料表明,70℃环境下对种子处理40min,可有效抑制黄瓜赤霉病和炭疽病原菌,处理时间超过90 min,种子含水量下降50%,发芽率下降5%,但种子活力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且种子对霜霉病、枯萎病、菌核病、炭疽病也有一定的抗性。种子在50 ℃~60 ℃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也可以促进种子萌芽。
1.5 培育无病虫壮苗。为了提高蔬菜的整体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冷季育苗时应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性;苗床上应覆盖纱布,适量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增加腐熟有机肥的施用量,控制施用微量元素肥,提高蔬菜的综合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
1.6 选择适宜的播期,改进栽培技术。尽量选择适宜的播期,避免在病虫害高发期播种;在同一土地上进行不同蔬菜品种的轮作;采用不同作物搭配种植的方式,合理利用种植面积,合理施用基肥和追肥,采用滴灌、喷灌等多种灌溉形式;在引进新品种时为提高作物抗病性应加强源头控制力度,并制定严格的检测程序,避免病虫害从源头扩散。
1.7 嫁接换根。切断胚根诱导生根技术能防治土传病害,如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线虫病等,也能防治涝渍和盐碱化。
1.8 合理控制无公害蔬菜生长环境的温湿度。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特别是在温室等封闭环境中,通过合理地控制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如通过降低温室湿度可达到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的目的。另外,使用紫外线杀菌灯可降低灰霉病的发病率;当空气湿度在70%以上、温度为50 ℃时,能有效地抑制赤霉病的发生。
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除农业防治措施外,还经常应用生物防治措施。如利用害虫天敌消灭害虫,进而达到保护植物的目的。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构建完整的生态环境,利用害虫的天敌对害虫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地防治植物病虫害。还可利用石灰、硫磺、病毒、抗菌剂等物质驱除害虫,保护植物[4]。
2.1 病虫害天敌的有效利用。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可利用自然规律来降低蔬菜病虫害的发病率,比如在封闭的蔬菜大棚里,通过建造完整的生态环境,对昆虫的天敌进行保护,合理利用昆虫天敌来消灭害虫,进而保护蔬菜的健康生长,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2.2 药物清洁法。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可用适量硫磺粉或类似药品进行熏蒸杀菌,也可用药液喷洒浇灌,或在土壤中拌药进行土壤清洁杀菌。虽然维持时间短且成本较高,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治病虫害。
2.3 病毒防治。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可以利用病毒来消除虫害。例如,使用颗粒状病毒对消除蔬菜中的白菜蠕虫和斜纹夜蛾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叶菜类害虫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
2.4 抗生素控制。在无公害蔬菜栽培过程中,利用抗生素可起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如宁南霉素、武夷菌素防治瓜类蔬菜疾病效果较好,对灰霉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5 植物源制剂防治。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预防蔬菜病虫害的化学药品正逐渐被生物制剂所取代。从植物中提取的生物制剂,如鱼藤、尼古丁等,对多种蔬菜病虫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最新的植物源农药油酸烟碱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也很好。
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采用物理方法来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也是常用的措施之一。物理防治技术是指仅用物理方法而不用化学方法来消灭病虫害的技术措施,这些方法不仅能保证作物和土壤不受到破坏,还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3.1 防护设施。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利用防护设施可对病虫害起到比较明显的防治效果。例如,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通过周围布置害虫防护网和遮阳网,可以保护温室内的蔬菜,防止病虫进入温室,大大降低病菌传播和入侵概率;遮阳网可以避免强光晒伤蔬菜,大大提高温室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3.2 高温闷棚。夏季天气炎热、阳光充足时,种植人员可利用高温闷热对大棚进行消毒处理。操作过程中要求种植人员将温室完全封闭,使温室内的水分在阳光照射下尽快蒸发,从而进一步促进温室内温度的提高。封闭式大棚消毒时间一般控制在2 h 以内,温室封闭后应及时通风。通过这种消毒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角斑病或白粉病对无公害蔬菜的危害。
3.3 诱杀法。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种植者可以根据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色板诱捕、诱饵杀灭、光诱捕等,还可采用灯管双重诱杀多种害虫。醋的味道可以吸引飞蛾,死鱼可以吸引苍蝇;把蜂蜜涂在黄色的木头上可以捕捉和杀死蚜虫;同时还可以利用超声波防治蔬菜上的病虫害,超声波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干扰害虫交配、取食、产卵等生物学行为,使害虫种群无法获得快速繁殖[6]。
大棚蔬菜种植还可利用生态控制技术在温室内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对病虫害的控制。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可在大棚里喷洒一些碱性溶液,以达到更好的限制病原菌生长速度及繁殖速度的目的,从而使蔬菜获得足够的阳光,促进蔬菜的快速生长。
人们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为保证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可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性质和规律,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和生态防治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发生,提高蔬菜质量,为人类提供健康营养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