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2020-12-19 05:14:10刘晓会
大医生 2020年17期
关键词:冰冻胃镜良性

刘晓会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吉林,130000)

胃间质瘤是叶源组织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出现误诊情况,主要与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混淆,难以有效区分[1]。胃间质瘤的病灶位置不同,主要发病于胃部,但也可发病于其他位置。该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对患者生活产生一定影响。而且由于胃间质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忽视,进而延误胃间质瘤疾病的治疗时机[2]。胃间质瘤的病程不定,最长病程可达20年,可在急腹症患者治疗中发现,如肿瘤瘤体过大,患者预后效果不佳[3]。加强胃间质瘤疾病的早期诊断,尽早确定疾病病情,选取高效的治疗措施,可提高胃间质瘤患者的生存质量[4]。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是临床针对胃间质瘤疾病检查诊断的主要方式,免疫组化检查可利用胃间质瘤中的免疫指标表达率精准判断疾病程度,但是无法判断胃间质瘤的性质。本研究主要观察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两种检测方式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期间收治的84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男性49例,女性35例,年龄56~59岁,平均年龄(57.25±1.21)岁,病程4~7年,平均病程(5.65±1.14)年。患者临床资料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项研究经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84例患者经手术标本病理检测,40例患者经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28例患者行胃镜活检,80例患者行免疫组化检查。并对患者展开随访,随访1年。将手术标本病理检测作为参考指标。

1.3 统计学分析

本项研究实验数据经由SPSS 2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学诊断结果

2.1.1 三种病理检测结果 84例患者经手术标本病理检测后,有40例良性,30例交界性,有14例恶性。在行胃镜检查的80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进行胃镜活检,确诊胃间质瘤10例,非胃间质瘤18例。40例患者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确诊胃间质瘤16例,非胃间质瘤10例,14例提示本病,见表1。

2.1.2 胃镜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检测 在胃镜活检中,确诊良性胃间质瘤8例,经过术后标本病理检测后,6例为良性胃间质瘤,2例为恶性胃间质瘤,其他肿瘤疾病8例,经过术后标本病理检测后,4例为良性胃间质瘤,2例为恶性胃间质瘤,2例为交界性胃间质瘤,见表2。

表2 胃镜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检测结果[例(%)]

2.1.3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和术后标本病理检测 在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中,确诊为良性胃间质瘤的患者2例,术后标本病理检测中确诊为良性胃间质瘤2例。在交界性胃间质瘤确诊中,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与术后标本病理检测的诊断结果一致,均为2例。

在疾病类型未确定的12例患者中,经术后标本病理检测后,确诊为良性胃间质瘤6例,确诊为交界性胃间质瘤6例;在可能为胃间质瘤疾病17例患者中,经术后标本病理检测后,确诊为良性胃间质瘤者8例,确诊为交界性胃间质瘤6例;在诊断为其他肿瘤的10例患者中,经术后标本病理检测后,确诊为良性胃间质瘤6例,确诊为交界性胃间质瘤4例。经过术后标本病理检测后,发现经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测的患者中,无恶性胃间质瘤患者,见表3。

表3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和术后标本病理检测结果[例(%)]

2.2 免疫组化结果

80例胃间质瘤患者经免疫组化检查后,确诊为良性胃间质瘤的患者为36例,确诊为交界性胃间质瘤的患者为30例,确诊为恶性胃间质瘤的患者为14例。且发现不同类型胃间质瘤患者的CD117阳性表达率和CD34阳性表达率处于较高水平,且CD117阳性表达率始终大于CD34阳性表达率。不同类型胃间质瘤患者的SMA阳性表达率处于较低水平,见表4。

3 讨论

胃间质瘤不常见,其主要存在于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等各层组织内。其发病位置不仅局限在胃肠区域,也在子宫、网膜等位置发现胃间质瘤,表示胃间质瘤的发病位置较为广泛[5]。胃间质瘤疾病没有明确的临床表现症状,其主要依据肿瘤位置、大小、病变程度等因素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且在胃间质瘤小于2cm时,胃间质瘤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无法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7]。为了提升胃间质瘤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应重视胃间质瘤的检测工作,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治疗原则,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

在胃间质瘤的检查诊断中,常采用的检查诊断手段为病理检查。手术标本病理检测方式具有较高的精准性,但无法运用在胃间质瘤患者的早期诊断上。胃镜检查是胃间质瘤疾病的常用检查方式,而胃间质瘤在胃镜检查中无明显表现,无法准确判断胃间质瘤疾病。因此胃间质瘤患者在行胃镜检查的技术上,再次进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测,判断胃间质瘤疾病。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也是胃间质瘤疾病检查诊断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判断胃间质瘤的类型与性质。本研究中,胃镜活检病理检测的确诊率为35.71%,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确诊率为40%,诊断价值均不高。

表1 胃间质瘤患者的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例(%)]

在胃间质瘤诊断中,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两种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较低,无法满足胃间质瘤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两种病理检测方法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影响着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即胃镜活检病理检测的标本较小,胃间质瘤疾病的病理特征不明显;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存在观察难情况,且检测人员对于胃间质瘤疾病的病理特征认识不足,从而出现误诊情况,使得检查结果失真。

免疫组化检查方法在胃间质瘤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价值。究其原因,胃间质瘤中具有众多免疫指标,通过免疫指标表达率的变化判断胃间质瘤疾病。本项研究主要选取CD117、CD34、SMA,其中,CD117为C-KIT原癌基因表达产物,是胃间质瘤诊断的首要诊断标准;CD34为骨髓干细胞抗原,不作为胃间质瘤诊断的唯一诊断标准;SMA为平滑肌肌动蛋白,可有效区别胃间质瘤和平滑肌瘤。本项研究中,患者胃间质瘤的免疫指标依次为CD117>CD34>SMA,能够明确确诊胃间质瘤疾病程度,但无法判断胃间质瘤的性质,因此需要采用p53和hMLH1的表达程度判断胃间质瘤恶性程度,上述指标对胃间质瘤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8]。

综上所述,在胃间质瘤的检查诊断中,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价值较低,为了进一步提升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应不断选用新的诊断方式对胃间质瘤进行诊断,为主治医生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

猜你喜欢
冰冻胃镜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22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内蒙古林业(2021年6期)2021-06-26 10:42:32
冰冻的情感
青年歌声(2019年7期)2019-07-26 08:35:00
冰冻兽
趣味(语文)(2019年3期)2019-06-12 08:50:14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2
冰冻的梦
冰冻的梦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8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