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点下班后,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又走了20分钟的路,在北京一家外贸合资公司工作的陈晓睿,终于在9点前到达约定地点和闺蜜见面,半年多没见的两人只聊了一个小时就各自又钻进地铁。陈晓睿10点半走出地铁后,在寒风中走了很久才到家。“到家看表,将近11点。”
在此之前,工作和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两个人,已经半年多没有见面了。来回路上将近4个小时,见面只有1个小时,陈晓睿突然明白了微信朋友圈里流行的那句话,“如果不是‘生死之交’,不会有人和你在工作日的晚上,吃一顿不谈利益的饭。”
频繁且不固定的加班,长时间的拥挤通勤,加上网上交易取代线下社交,许多都市青年,感受到了社交孤独。
在北京中关村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冯悦一直想和中学同学聚会,但每次讨论聚会的具体安排,也就是大家七嘴八舌在微信群里发一番议论,最终因为谁都抽不出时间,都无疾而终。渐渐地,聚会这件事情,也就无人提起了。
冯悦粗略算了一笔账,“就算按正常时间晚上6点半下班,各自到达中间地点,怎么也得7点半到8点之间,晚高峰的地铁很挤,公交时间不靠谱。到了集合地点,饭店排号,排个半个小时,赶在8点半前吃上饭,聊1个小时就得各自回家,商场10点就关门,商家9点半就开始结账清人。就算这样,到家也要11点左右,第二天还得6点早起上班。”
能见面一个小时的前提,是不加班。无忧精英网曾进行过一次13682人参加的调研,结果显示高达93.32%的受访者,工作需要加班。
漫长的通勤距离,也让都市青年不得不放弃社交聚会。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一项职场人通勤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班族的平均通勤半径是16.79公里,在上海,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上班族通勤半径超过25公里。在通勤时间上,上海上班族单程通勤59.56分钟,另外,在一线城市,还有相当一部分上班族是跨省上班,比如,从燕郊到北京、昆山到上海等。
即便到了周末,留给社交生活的时间依然有限。“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不保证休息。”这是网络工程师江一飞所在公司的口头禅。“没有人逼你加班,但是你不加班,明年走人的就是你。”就算周末能够休息,单身的他往往一天用来补觉发呆,一天用来采购下一周所需,“经常一整天,我没有和同事之外的人说一句话。”
读在职研究生时,出生在北京的朱先生一直不理解,班长经常对大家说:“大家要利用这两年交交朋友。”深入了解之后,他才知道端倪,许多同学是在工作后才来的北京,离开了老家原有的同学、朋友圈子,在北京,社交圈非常有限。
“我在北京认识的人,基本上是通过工作关系认识的,大多是生意场上的利益关系。”朱先生的同学王鹏说:“如果有一天我没钱了,有困难了,可能谁也不会来搭把手。”
王鹏曾经跟着工作上有过几面之缘的人一起做生意,当时“两个人说着掏心窝子的话”,但最终生意不顺血本无归,当事人也拉黑不再见他。“当初我们还是哥们,一起说着创业的事情,仿佛明天就能融到资飞起来。”有时候,王鹏很想把自己的苦闷和别人诉说,却发现自己找不到人。“在老家或其他地方的朋友,不能理解我说的话,但在北京认识的人,你若说了,以后知道你实力不行,就没法谈生意了。”
老家在江苏的周先生,在北京念完研究生,工作3年后,选择了带妻子前往上海工作。“在北京感觉没有几个朋友,感觉很孤独,今年认识的同事,明年可能就到别处发展了,没法深交。老家的年轻人,大多就近去上海工作。”即便在周先生在北京念书时,也认识了少量的本地同学,但他发现,这些同学都有各自的圈子,“他们会从小时候聊起,而我没有共同的经历,融入不进那个社交圈。”
江一飞之所以会一天“不和别人说话”,不只是没有时间,也是因为没有必要。他每天晚饭都是吃外卖,手机下单后坐等上门,一句话也不用说。“7点下班,不吃饭饿着挤地铁很难受,到家8点多再做饭,快9点才能吃上。”
陈晓睿也是如此,她在网上购买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从包包、化妆品,衣服鞋子甚至食品,久而久之,“连商场都懒得去。”到了新房装修时,装修材料要到实体店去买,“一张嘴,感觉自己都不会砍价了,因为过去都是打字交流。”陈晓睿经常发现,一天之内,除了家人和同事,跟自己沟通最多的人往往是外卖和快递小哥。
同样的交流困境,冯悦也发现了。一两年前,经常会有同学张罗着拉群,一个群建起来,一群同学被找到,大家叽叽喳喳聊得挺热闹,但之后群就渐渐消停,聊天的仅限于固定的几个人。“如果不见面,网上能聊的话题,其实就那些,你看不到真人表情,并不知道别人对这个话题的反应。”
类似的问题,不只出现在同学群里,冯悦加入了所在小区的业主微信群,大家可以交易二手商品、会员卡,甚至于出租房子,每天群里都有许多留言。但是,冯悦依然不知道对门和楼上楼下住的是谁,对门的邻居也不认识她。
直到有一天,暖气出了问题,楼上的邻居来敲冯悦的家门,开门后两人对视了一些,想起了聊天时屏幕上的微信头像正好就是眼前的这个人。“啊,原来你就是……”在此之前,他们聊过天,没有见过面,当然,聊天,用的是手指。
这种类似事情事件,或许也在你身上经常发生。
过度依赖网络社交的人们早就忘了传统的社交应该是什么样的,忘了在不能发表情包活跃气氛,没有时间让你思考措辞和话题的面对面沟通里,应该怎么交朋友。网络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却永远不会替代我们的生活。面对问题,我们也要适时地做出一些改变。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句话:“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同样的,在进行社交时,也不要因为对方的做法不如你意而轻易放弃一段友谊。要知道,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犯过一些交往上的错误,包括你自己。我们要做的是量力而行,保有自我的空间,也不要自我封闭,更不要先入为主地将自己判定为“会受到伤害的人”。
少一些对网络的依赖,多一些走出去的力量,要知道,只有真诚的心,才能换回珍贵的友谊。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