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孝慧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也在飛快向前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将科技与教育相融合也是现在的教育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语文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重点,它不仅仅向孩子们展示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还为孩子们之后人格的养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让孩子们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也是现在教育中所要重视的问题。以下内容就是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一、创设情境,感受真切
信息技术通过运用非常形象直观的手段创没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意识,使学生一边感受一边学习,从而能够将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有效地实现。运用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没情境的途径主要有:实物演示法、图像再现法、角色效应法、音乐渲染法。
如音乐渲染法,教《出塞》这首古诗时,在诗文的朗读时配上一段比较凄凉的音乐,同时又用多媒体打出了与诗句相呼应的边塞图片和战争场面。学生听着音乐,看着画面,慢慢的融人情境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而且强烈地激发了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之情,便于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情绪情感对人的行动和认识起着刺激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学牛的情绪情感产生的变化,还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语文阅读教学紧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网络资源为学生广泛阅读提供了便利,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师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让学生走进安徒生童话,感受大师营造的梦幻美丽离奇的世界!安徒生童话里有许许多多神奇浪漫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力弘扬了正义、善良、慈爱、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讽刺了虚伪、自私、狡猾、懒惰、怯弱等不良行为,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不仅接受了爱的洗礼,同时也学会了分辨真与伪、善与好、美与丑。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
创新能力是信息社会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特定的教学环境的支持,而多媒体的超文本特征和因特网的海量信息正好为这种能力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理想环境,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漫游海底世界》的文章,让学生在网上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提高自学的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结合,关键在于实践,也在于教学过程巾的应用,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改革,结合弩业的教学软件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充分指导,实现双向互动式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实现自主学习。不但教师要熟练掌握语文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学生亦要如此。灵活的运用软件查找生字的组词,生字的使用方法以及造句方式,综合运用多媒体影音对所学词汇的用法以及它的来源进行分析和讲解,提高了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效率和质量,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接受知识,一切都由教师讲授: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教学过程。
把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与传统的教学互相作用,从而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可以和教师一样,能够拥有更多的共享资源,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知识中薄弱的地方,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学生的选择空间增大,也就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提高创造能力,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如教学寓言故事时,可以将以往比较乏味的诵读形式转变成观看视频动画。相信孩子们对于图像所呈现的知识的记忆和兴趣,远远要超过单一的读。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成语故事,进行拓展学习,走进更多的成语故事,感受小小成语中体现出的大智慧!当学生坐在电脑前,便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是学习的主宰者,没有陌生感,没有约束感,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同学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问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不但体现了他们的自主精神,还使教学气氛更加生动活泼。
信息技术不仅是课堂中的一种教学手段,还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有助于理解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的情感提升,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快乐,还能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科就是一株绽放的花朵,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花朵更加灿烂,二者珠联璧合,互为一体,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