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理所当然离不开想象。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丰富,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在《小真的长头发》这一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课前热身,培养想象力
教学片段一:
(两分钟预备铃)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猜猜画的是什么?
生:老师画的是操场上的跑道。
师:有可能。
生:我猜呀,是妈妈织毛衣用的一大团毛线。
师:确实有点像。
生:我觉得这一圈一圈的像迷宫。
师:也挺像的。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我来揭开谜底吧,这是长头发。
……
类似于这样的“课前热身”,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因为喜欢想象,是孩子的天性。想象是没有界限的,只要敢想就会散发出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对于学生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创造力,才能让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乐趣,不再那么无聊。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思维方式和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考虑,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已知能力和特点,去设计每个课堂教学环节。尝试在两分钟预备铃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展开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想象训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会随之产生、发展。
二、凭借插图,启发想象力
教学片段二: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日本作家高楼方子,她还为这篇课文配上了相应的插图。(出示插图)看,小真用长头发是怎么钓鱼的?
生:小真把辫子垂下去,挂上一点鱼饵,河里的鱼,不管什么样的,都能钓上来。
师:照着图片上的样子,我们也来学着小真用头发钓鱼。
生:(模仿图片做动作)
师:想象一下,小真能钓上来什么鱼?
生:小真可能钓上来鲫鱼和扁鱼。
师:可能的。
生:还有鲈鱼。
师:对呀。
生:小真有可能会把大鲨鱼也钓上来。(捂嘴偷笑)
師:哇!你不仅想到了河里的鱼,而且想到了海里的鱼。看来,你的想象力比作者更丰富呢!
……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其能力特点,比起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喜欢接受那些具体的形象的知识与事物。因此,笔者设计了这个教学环节。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还可以补充更多合理的插图,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的对插图展开想象,能将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更好的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其实,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还有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而生动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编写者根据文意插入的,大多都紧密配合着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地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运用好这些插图,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绘声绘色的表达,而且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诱发。
三、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
教学片段三:
师: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想象的神奇?
生:我觉得最神奇的是小真把辫子“嗖”的一声甩过去,连牛都能套住呢!
师:你关注到了象声词——“嗖”的一声。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几个画面:(1)马路上,一辆跑车“嗖”的一声从你眼前开过,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2)解放军叔叔拿起枪,扣下扳机,子弹“嗖”的一下从头顶飞过。
生:哇!好快呀!
师:睁开眼睛。看,牛来了!小真把辫子“嗖”的一下甩过去(做动作),一下子就套到牛角上,接下来只要拉呀拉一整头牛就是我的了。
生:真的好神奇啊!
……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创设了几个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拟声词“嗖的一声”。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对这一拟声词的思考和想象,更能够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们产生了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想象,并遵循联想路线,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学习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的能量和动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当中去体验,去想象,往往能使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流连忘返,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小真的长头发》一课中,留着妹妹头的小真,因为羡慕小叶和小美的长头发,而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小真的想象告诉我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真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想象,热爱想象,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没有什么是不敢想的,没有什么是不敢说的。因为,想象没有尽头,想象无极限,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能够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的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引导,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内心的愿望,学生就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