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田径运动员运动心理训练的方法

2020-12-18 04:15侯锦雄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2期

侯锦雄

摘 要:依据田径运动的特征、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长期从事竞赛、培训以及教学实践工作的有关经验,介绍了小学田径运动员的心理影响因素与心理训练的常用方式,给小学田径运动员在参赛与参训期间的心理训练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田径运动;儿童心理特点;心理变化因素;心理训练

运动员如果要在竞赛期间获得比较优秀的成绩,需要掌握专项技能,而个人技能的施展同其情绪是否平稳、心理控制以及个人意识等方面的素养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由于儿童心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情绪稳定性、意志力等心理素质都尚不完善,受到心理因素干扰程度更为显著。另外,田径运动属于秒和厘米间的对抗,胜负分明。在田径赛中,大部分项目属于个人赛,胜负不存在依赖性。这便需要田径运动员拥有独立的心理调控能力。在小学田径赛期间,高水准运动员的成绩落后于一些低水平运动员的情况经常发生,这意味着比赛不单纯是体能与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心理层面的影响。所以,在小学田径赛当中,运动员不但需要掌握各种技术,拥有优良的身体素养,还必须拥有优良的竞技心态,如此才可以获得优秀的成绩。因此,运动心理训练在小学田径运动中的地位就尤为重要了。

一、影响小学田径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

1.小学运动员面临的任务和竞赛规模带来的影响

竞赛的规模越庞大,相应的竞争也会增大,运动员便越容易出现高程度情感,也就是责任感、荣誉感等。一些运动员在校运会期间,如果欠缺强大对手,轻易获得名次给班级争夺荣誉,因此他的情绪便不会太过激动,难以取得个人最优成绩。但是在参加更大规模的比赛时,对手实力变强,取胜并不简单,并且竞赛任务也加重,所以必须竭尽全力,为学校、为团队争得荣誉,在受到此种情绪的感染,运动员的专注力极易提高,变得更为激动,获取优秀成绩的可能性也提高。反之,部分队员,如承受不了压力,心理调节不当,就会出现发挥不出正常水平的情况。

2.小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所致的影响

小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可分为内在和外在动机。其中,前者涉及成就、迎接挑战以及可以胜任等动机;后者涉及学校、父母以及老师等外界施加压力所产生的动机,或是为赢取物质奖励等。运动员在参与训练期间不但存在内部动机,还存在外部动机,这两类动机之间高效融合,才可以全方位激发运动员在比赛与训练期间的自主性。运动员在培养内在动机方面要尤为注重,他们容易出现反复。可努力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思想上给予引导和鼓励,积极进行正面积极的教育,保持并增强其对运动训练的兴趣和动力。外在动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他们对外部的肯定、物质奖励等都有强烈的期望值。

3.小学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参差造成的影响

年龄较大,拥有大量参赛经验以及训练水平较优的运动员极易形成积极的助力情绪,相反,会形成减力情绪。部分运动员在第一次参赛过程中并未全面施展自身的运动技能,取得的成绩也不佳,这可能由于赛场环境导致个人反应力、思维以及专注力的下降,很难激活运动需求的个人心理特点。所以要不定期举行小比赛、模拟比赛环节,提高经验,降低因此带来的心理不良反应,提高心理应激机制。

4.参加比赛的小学运动员之间的实力起伏波动大的对比所产生的影响

运动员在田径竞赛中,碰到实力相近的情况,情绪便极易增强,而碰到实力差距明显的情况,情绪便会变得低沉,所有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均期望获胜,还希望碰到实力接近的对手,来一场激烈的战斗。如同一位可以跳1.2 m的选手和仅可以跳1 m的选手竞赛,必然是场无趣的比赛,激发不起积极拼搏的精神。唾手可得,不用出大力气就能获得的勝利就乏味了。在田径赛期间为了战胜其他选手,也为了战胜自己,在挑战其他选手的过程中也是对自身的挑战。在与实力强大的对手比赛且取胜,往往更有意义。往往超水平爆发就是在发起强力挑战的时候发生的。每年不同的比赛当中,这样的惊喜时有发生,毫无疑问,这能给小运动员带来不可替代的心理体验,大大促进其运动心理的发展。

5.排除外部环境干扰能力不同带来的影响

比赛胜负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诸如场地、观众以及气候等。上述外界因素会对选手的心理活动形成影响,运动员自己排除这些干扰的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例如竞赛发生在雨天时,观众不多,对场地与设施会有所影响,现场的比赛气氛不高,运动员便很难激发自身的动力。反过来,现场拥有大量观众在加油鼓劲,竞赛气氛非常热烈,这时运动员便极易形成努力拼搏的积极情绪,自信心爆发,能向着目标前进直至获得比赛胜利。

二、小学田径运动员的运动心理训练方法

1.小学田径运动员的自我暗示训练

运动员在专项训练中,应该伴随着心理训练。教练员耐心、细致的引导与暗示训练,不厌其烦地重复强调,同时明确分组合作,互相监督提醒,互相指正训练,从而掌握发现各种心理状况并将其调节回正常心理的状况,顺利完成训练任务.最终在竞赛中完美的成任务。如小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暗示自己不要去想比赛的结果,专心地进行比赛,认真做好准备运动,做好每一个环节,掌握好自己的节奏,完美完成自己的比赛任务。

2.小学田径运动员的集中注意力训练

事实上,注意力属于运动员非常关键的心理品质,此能力不但同先天神经系统相关,还同后天开展体系化、有针对性的培训相关。其可以通过以下训练方法来实现增强:第一,教练组织运动员在外部影响较大的环境中展开训练活动,诸如有他人在运动员身边讲话或是做些干扰动作;或是选择在喧杂的环境下,存在障碍物的场所等展开培训活动。运动员凭借自身的意志,集中注意力来做完动作,如此不断重复训练,可增强运动员的专注力。第二,教练设计训练方案之后,在课上临时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让运动员迅速由某种练习方式转换成其他方式,如此能够增强他们对注意力的调控能力。第三,在日常练习期间,教导运动员无论干任何事均要全心投入,进而增强他们的专注力。注意力的训练应聚散结合,能收能发,在竞赛的时候才能快速运用,顺利地完成比赛任务。

3.小学田径运动员的心理回忆训练

小运动员在参赛或是参训前期,需要对技术动作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复习,包括动作的基本要领、用力技巧、动作顺序等。复习的方式也有很多种,诸如回想、看这方面的图片资料以及实际练习等。在训练过程中专注力提高,同时将脑海中记忆的动作和做出实际动作时的感觉结合在一起,进而便可以提高技术动作的科学认知,优化技术的准确性。具体可通过下面训练方法来实现提升:第一,运动员回想和自己相关的项目的动作要领,明确训练时的重点;第二,重新回忆比赛期间自己技术动作的独特结构与衔接连贯;第三,再现竞赛与训练的情景(主要是正面积极的情绪体验)。专项训练时,经常强化好的体验、成功的体验,及时表扬、肯定队员,帮助队员记住正面的情绪体验,为心理回忆训练或比赛再现实施打下基础,提供依据。

4.小学田径运动员的放松训练

此训练是利用自我暗示来完成的。一是要求小学运动员静坐,专注地想象全身松弛的情境;二是利用语言加以暗示来实现放松。诸如,A.呼吸平稳且轻松,B.我已完全平静了,C.心跳稳定。在动员时可使用下面一些暗示语言:A.我已经储存了满满的力量,B.我觉得非常好,C.一切都看我的,D.我能夠参赛了。在语言提示放松训练的初期,需要教练帮助队员们找到对应提示的身体感觉、情绪体验等,逐步过渡到能在他人主导或自我主导下进入到相应的状态,达到放松的目的。

5.小学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

经过丰富的竞赛经验总结,结合运动员的恢复情况,竞赛前组织开展模拟测试,其旨在使运动员在安静的氛围下取得优良的成绩,使其了解自身的实力,进而帮助他们增强自信,成效非常好。多年来都看到许多小运动员因此信心大增。需要注意的是,教练应当全方位掌握运动员的总体情况,有效把控好训练的强度与频次,防止其因身体过度疲劳,对比赛期间运动能力的施展产生影响。实践中,自信对运动员而言非常关键,他们比赛经验少,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在整个区域比赛中大概处于什么位置,容易产生患得患失的情绪。训练时教练员应为队员提供近年的比赛概况,帮助其分析区域运动水平,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一步步实现目标甚至超越目标,树立强大的自信。

三、以小学跳高运动员发挥对比为例,对田径运动心理训练成效进行分析

1.表格说明:统计数据是作者近8年的跳高训练项目的参赛选手,共38人次。当中,16名男运动员,22名女运动员;年龄在7~11岁之间。名字后面的数字是指运动员当年的年龄,带下划线的是女子运动员。

2.统计数据中,超水平发挥的为19人次,占50%;稳定发挥的为11人次,占28.9%;总体发挥本人水平以上的共30人次,占78.9%。发挥不稳定的为8人次,占21.1%。而在发挥不稳定的运动员当中,基本都是在一个试跳高度差3厘米内,少数是超过一个试跳差的,亦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此运动心理训练方法基本成功。

3.发挥不稳定人次的数据显示,男子4人次占男运动员的25%,女子4人次占女子运动员的18.2%,所占比重差距不大;年龄都是7~9岁,属于年龄段小的运动员,而且他们都是第一次参赛的队员。超水平发挥人次的数据显示,男子8人次占男运动员的50%,女子11人次占女运动员的50%,所占比重一样;95%是9~11岁的运动员,79%是第二次以上参赛。因此,性别对比赛心理影响不大;年龄和比赛经验是影响比赛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时间、综合性的训练是赢得比赛的关键因素,另外,教练员、运动员的坚持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总的来说,结合运动心理学方面的有关探究与田径赛的实践经验可知,在情绪被激发到一定程度时,人的大脑会处在适宜的兴奋状态,在此种情况下,他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可以完美地呈现和完成,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运转迅速,评估精准,在田径赛期间便可以施展出正常水平。那么,在小学田径比赛当中,成绩优劣,显然会受到运动员平时心理训练水平和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在运动员本身的身体素质与技术能力没有显著差异的状况下,比赛期间的心理因素常常发挥非常关键的影响。长期系统、艰苦不懈的训练,以提高身体能力和技术水平为重点,同时须合理渗透心理训练和积极进行赛前心理调整。这有助于提高竞赛成绩,在比赛期间展示出最优状态,获取满意的成绩。另外,儿童的普通心理特点和运动心理特点都决定了心理训练因素对提高比赛的成绩所占的比重会比成人、专业运动员更显著。

参考文献:

[1]卢成义,于学青.浅析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山东体育科技,1996.

[2]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

[3]廖爱萍.论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几个主要特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3).

[4]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人体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03.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