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一、知识点切入策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以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来进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一年级下学期有一个“人民币的认识”的教学,综合实践学科吴杰老师曾讲过这节课,他将人民币的发展始,建国以来所有人民币的版本,演变过程都进行详细地介绍,我利用网络将这些材料拷贝到BB平台上,然后利用数学文化点心时间向学会生进行介绍,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这样利用知识点切入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教学,既节约教学时间,又突出教学重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激励策略
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主动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策略,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如教学二十以内进位加法《摘苹果》一课,学生初步接触凑十法,教师通过大屏幕首先出示左边的9根小棒,再出现右边的4根小棒。这时左边4根小棒动了起来,分成两份,一份是1,另一份是3,1根小棒自动移到左侧与9根小棒凑成10,然后再和剩下的3根小棒合起来,共同构成13根小棒。通过观察课件学生很快的理解并掌握了凑十法,突出了这个重点,突破了这个难点。再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学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我设计了一道综合练习题,是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大屏幕上出现:小兔把大礼包送到拍卖会。你想不想知道都有哪些东西要在拍卖会上拍卖呢?只要把礼包上的题做对,这些东西就会自动跳出来。学生完成礼包上的题后,这时礼包自动打开。蹦出一个玩具,玩具身上写着46;图书身上写着31;生活用品身上写着23;衣物身上写着11。看着物品身上的数字,你能写出哪些加法、减法算式?我来做计时员,2分钟时间比比看谁列的算式最多。通过观察形象化的动态演示,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愉悦的心理状态,接受视听信息,很快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感知策略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如"元、角、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一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我校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的老师,在实践活动一课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空前高潮。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化静为动策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其辅助手段一般是出示卡片、模型、挂图或实物等,即以静态形象为主,难以再现事物的客观属性。而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采用化静为动策略,既能活现教材内容,又能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如:我在教學二年级上学期《快乐的动物(倍的意义)》这一课时,巩固部分我设计了“空竹队、竹竿舞队”人数,目的是想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高潮。课件首先呈现淘气的设计作品,让大家来判断是否正确。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不仅加深对“倍”的认识,而且解题策略多样化思想得到有机渗透。其次,教师让学生根据“空竹队是竹竿舞队人数的2倍”这一要求,自主设计两队的人数,我将学生实际方案做成具有动感的PPT,使学生好像正站在一个制高点上观察这一过程,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认识,并逐步得出结论,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新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