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苏联教育家马卡柯曾经说过:“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壞;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所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经过两年的时间,我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与接触,发现现在幼儿的体魄很健壮,头脑聪明,令人担忧的不良行为习惯也存在不少。在卫生习惯上,有乱扔纸屑、不爱惜东西的,有饭前、便后不洗手的;在生活习惯上,有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的,有爱睡懒觉不按时到园的;在饮食习惯上,有偏食、挑食、不爱惜粮食的;在道德行为习惯上,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有意搞破坏的,不遵守纪律的,分不清是自己还是他人的物品,看见喜欢的物品就想占为已有的,任性、不友爱同伴、不尊敬长辈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有三点:
一是家长的意识问题。二是是祖辈的过于娇宠、纵容、迁就、有求必应。三是幼儿园教师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培养与教育。
这些生活上不良行为习惯看似小事,但在幼儿期如不及时的纠正、正确引导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我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办法:
一、细心观察,正面引导幼儿,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教师要细心观察,正面引导。例如,我们每个班都有很多的小玩具给小朋友们玩,有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玩具好像少了不少,我觉得很奇怪。无意中被我发现了玩具减少的秘密,原来是我们班的一位小朋友在玩玩具后收玩具时顺便把他喜欢的玩具收到自己的书包里。发现这个秘密后,我不露声色,在上课时就说:“我们班上的玩具宝宝长了翅膀,它会飞走,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口袋里,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书包里,飞走的玩具宝宝它找不到家了,那个小朋友会帮助玩具宝宝的,把它送回家。”课后我就把小朋友带到户外活动,返回教室时,玩具悄然返回。于是我让全班小朋友用掌声庆祝玩具宝宝回家,同时也教育全班小朋友分清自己和他人物品,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更不能带回家。经过这件事之后,班上的东西就没再被孩子们拿回家了,而且玩了之后还摆放得整整齐齐的。
二、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如中班主题:衣服叠整齐。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按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
在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提高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得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源泉。从游戏中开发孩子的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些益智类、竞争类游戏能很好的激发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可能孩子年龄小,有时只是一时的好奇和冲动,那我们就要引导他通过游戏或试验去获得科学知识,使孩子的兴趣保持的更长久。孩子在做游戏或试验时,或许会破坏家里的一些小物件,会弄乱弄脏你刚刚清理的卫生,我们应抱以理解和包容,最好愉快的参与孩子的活动,之后再鼓励孩子自己把破坏的东西或卫生搞好,岂不是一举多得。
四、注重情感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可置否,我国幼儿情感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幼儿园在情感教育的具体开展上仍然存在很多压力和问题,过早识字及双语等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如今走在大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带有“双语”“艺术”“实验”等字样的幼儿园招牌,仿佛见证了当前幼儿园的高水平办学和超前的质量意识。然而,如果我们能蹲下来问一问那里的孩子:“你快乐吗?”得出的结果往往令我们心痛。这些幼儿园的超前教育,也许能教会孩子唱歌、跳舞、画画,也许能使孩子们学会不少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却无法给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感知美的眼睛、充满爱的心灵以及快乐的心态。已有调查显示,接受过“超前教育”的幼儿因为在入小学前就掌握了小学的知识,造成他们对小学的重复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老师讲根本听不进去,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这些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肯定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学前教育首先注重的应该是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其社会适应力。幼儿园忽视孩子情感、社会性以及长远发展的做法,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五、把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一种自我劳动的意识
在幼儿期,让孩子学会自理,承担一些简单的劳动,为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个人义务感和责任感,并由此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比如:早晨到了幼儿园可以帮小朋友摆放小椅子,去的早的话,可以帮助老师迎接后边小朋友的到来帮忙摆放水杯,等等,一系列力所能及的事情。平常也可以帮忙老师擦桌子或者小椅子之类的。这样不仅使孩子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愉悦、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使其懂的去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并不单单是让孩子如何如何地辛苦干活,而是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从而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