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沙西中心学校 陈建华
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以高年级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课外阅读,逐步养成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然而受应试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片面地追求学生的阅读技巧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全面培养,阅读教学的质量低下。笔者谈谈开展有效阅读的方法:
高年级学生与之前相比,兴趣变得广泛,不再满足于单纯地从课堂获取知识。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兴趣爱好方面也出现分化,接触社会的面比以前广,获得的信息也更多。为了将学生的兴趣集中到阅读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情,创设教学情境,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并能在参与的过程中表现自我,提升自己。另外,语文教学不是脱离社会生活,因此,教师还应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阅读教学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景阳冈》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好汉歌》,由此引出名著《水浒传》,并让学生说一说最敬仰书中的哪位英雄好汉。有学生说最崇拜鲁智深,有学生说最敬仰的大英雄是宋江,还有的学生说是李逵。教师继续与学生互动:看来同学们知道不少梁山好汉中的人物,那同学们听说过武松这个人物吗?知道哪些有关他的故事?今天我们来看看他在景阳冈上的表现。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教学方法,也是语文阅读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后,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这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自相矛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4 个人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学习经验和课文内容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卖矛与盾的人分别是怎样说的?他是用哪些语气说的?3.文中围观的人是怎么说的?4.如果真用楚国人的矛去攻他的盾会发生什么?等等。学生先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把“名著阅读课”纳入日常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以往名著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通过进一步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从文学名著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人物介入,开展以人物为主线的阅读活动;另一方面,向学生推荐同一个作家的其他作品,开展以作家为主线的阅读活动;最后,教师还可以以主题为主线,开展以主题为核心的阅读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相关作家和作品主题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猴王出世》时,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这部小说的故事内容学生都不陌生,但是很少有学生认真地阅读过《西游记》的原版小说。为此,教师可以以人物为主线,介绍《西游记》中的故事,如与唐三藏相关的故事有金蝉遭贬、五指山收美猴王和途径女儿国等,还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感兴趣的人物故事章节来阅读。例如,在教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以后,教师向学生推荐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并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过时了吗?其作品的现代意义有哪些?”进行探讨交流。
总之,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学生获取信息、发展思维、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跳出应试教育,积极探索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拓展名著阅读,让学生对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