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琴
(遵义师范学院 贵州 遵义563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二孩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需求量不断攀升,但是,当前的学前教育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幼儿教育需求,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不足问题十分突出,而且,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对农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大量农村适龄儿童外溢。在此背景下,为推动农村学前教育,我国进行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育的压力,但是,农村师资供给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需要进一步改进。
1.1 学前师资供给不足。现阶段,农村学前师资总量紧缺,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在全日制幼儿园中,教职工和幼儿配备要符合1∶5~1∶7比例标准,半日制要符合1∶8~1∶10比例标准[1]。但是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这一配比已经达到1∶31,超过规定标准。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缺口十分大,师资供给不足已经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1.2 学前师资质量较低。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师资质量低的现象,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一方面,农村幼师学历不高。调查得知,大部分农村幼师学历为专科,占比超过45%,本科生比例仅为8%左右,研究生学历很少,不足0.1%[2],由此可见,农村师资素质普遍偏低。另一方面,幼师专业素质偏低,有些教师甚至不是专业出身,对幼儿成长不了解,大多数幼师都是中专生和大专生,无法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落后教育观念等方面等问题,实际教育模式脱离实际情况,教育效果不佳。
1.3 学前教师性别失衡。性别结构上,农村幼师队伍主要为女性,男教师很少,男女结构严重失衡,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根据统计得知,我国幼儿教师中,女教师占比超过90%,而男教师占比不到9%,尤其是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村幼儿园都没有男教师,尤其是专业男教师更加稀缺。
2.1 教师工资低。我国农村幼师工资水平很低,这就无法吸引更多教师加入到农村教育团队中,优秀的幼师不断流失。调查发现,中西部农村幼师工资普遍低于2 000元,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这是农村幼儿教师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教师供给不足。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教育收益存在滞后性,学校收益也比较隐形,相较于其他教育阶段而言,并不重视学前教育。同时,国家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也不够,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师资总供给短缺,尤其是优秀师资,而且当前师资优先供应城市,导致农村幼师更加紧缺[3]。
2.3 供需信息不等。由于农村信息滞后导致农村幼师供求双方无法及时获取师资供需信息,尽管现在师资供需信息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传播,但是,农村地区的网络化建设并不完善,使得农村幼师供给和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等问题,对农村幼师引进产生了影响。
3.1 提高农村幼师待遇。首先,提高幼师最低工资。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其无法依靠市场调节。因此,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农村幼师最低工资标准,努力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差距,通过工资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农村教育行列中,使农村幼师供给增加。其次,建立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加大财政支持[4]。现阶段,农村幼儿园多为私立幼儿园,其经营受益与成本分担原则相悖,对此,政府需要增加投入资金,分担教育成本,承担农村幼师工资以及相应的福利待遇,进而促使农村幼师工资水平提高。
3.2 加大农村幼师培养力度。现阶段,农村幼师素质普遍偏低,对此,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农村幼师,实行定向培养,也就是招生时将农村生源作为主要招生对象,并专门开设农村学前教育相关课程,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农村从事相应的教育工作,以保证幼师供给。
3.2.1 实行定向培养政策。城乡幼儿园在教师工资、交通娱乐、生活设施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有些新入职的农村教师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但是,农村生源本身对农村适应性就比较好,只需对其进行定向培养,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输送定量的幼师人才,缓解农村学前教育教学压力。国家也可以在免费师范生政策中加入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5]。
3.2.2 开设专门课程。在农村学前教育课程中增加专门类课程,例如农村留守儿童认识、农村社会学等课程,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农村文化,并做好进入农村开展教学工作的心理准备。
3.2.3 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要想增加农村幼师供给量,不仅需要予以其物质激励,同时也需要进行思想引导,对幼师专业学生进行扎根农村、发展农村教育的思想教育,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为农村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将其作为价值追求,留住更多幼师,从根本上解决师资供给问题。
3.3 明确师资供给信息。明确师资供给信息不仅能够解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够为农村学前教育引进更多教师。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需要重视信息渠道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农村地区建立师资供需平台,将师资需求信息及时发布到平台中,并实时更新,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进而引进更多高素质幼师。
3.4 优化幼师性别结构。首先,国家可以出台政策倡导男生加入到幼师队伍中,例如给予高额奖学金、降分录取等政策,高校也要鼓励男生积极从事幼师工作,对于农村男幼师可以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并给予安家费等补助[6]。其次,通过新闻媒体来加大力度宣传农村男幼师对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典型,跟踪调查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及时报道。提高男幼师的社会声望,引导男生主动加入到学前教育队伍中。
近些年,我国已经逐渐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并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学前教育也有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师资供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能够推动农村学前教育持续发展,缓解师资供需矛盾,需要提高农村幼师待遇、加大农村幼师培养、明确师资供给信息、优化幼师性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