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松
(贞丰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贞丰 562200)
绿色渔业、生态渔业和有机渔业将是未来渔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县的农业和渔业生产必须适应新时代的新形势,致力于生态综合种养殖发展模式,自觉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绿色、有机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贞丰县隶属于贵州省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毗邻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望谟县,南部与安龙县、册亨县相邻,西与兴仁县接壤,北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毗邻。辖9个镇、3个乡和5个街道办,总面积1 511 km2。全县共有中小型水库22座,河流39条,正常蓄水位水域面积23 600×667 m2,理论宜渔面积15 000×667 m2;适合当前发展湖库生态渔业水库3座面积10 200×667 m2(其中,大型水电站1座,董箐约9 000×667 m2;中小型水库2座:三岔河、水车田水库,合计宜渔面积约1 200×667 m2);共有稻田面积80 000×667 m2,其中水源较好的稻田面积约10 000×667 m2,适宜当前开展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面积约5 000×667 m2。2018年,全县水产养殖产量263 t,其中天然捕捞248 t,生态养殖产量15 t(主要池塘养殖及休闲垂钓)。水产品供需缺口大,生态渔业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全县水产技术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共有渔业相关站所5个,为全县生态渔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9年,全县完成了6 000×667 m2“稻+鱼”生态综合种养殖推广任务,实现了我县水产养殖新的突破。稻田养鱼实施后,每年可节省化肥3 000元/hm2,农药600元/hm2。水稻单产8279.1 kg/hm2,较未实施稻田养鱼的单产6 985.65 kg/hm2增加86.23 kg,水稻增产18.52%,产值增产36.75%。鲤鱼产量为732 kg/hm2,按40元/kg核算,每667 m2产值可增收1 952元。
2020年,全县以挽澜、龙场、者相、永丰、北盘江为重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及稻鱼鸭生态循环养殖,以500×667 m2坝区水稻种植区为主,通过“稻+N”模式,力争每个乡镇打造1个连片示范基地,主要养殖鲤鱼、草鱼、虾蟹、泥鳅等品种,重点解决稻田沟渠设计及鱼苗投放密度不合理等技术问题,提高单产水平,形成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选择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水稻品种,加大生态米的宣传推广力度,打造鱼、米品牌,提高了综合效益。
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农户素质不一,存在旧思想,错误地认为鱼种放得越多越好,反正是政府出钱采购的,不需要自己掏钱。因此,不能严格按照技术推广人员要求投放鱼种,导致一定的不合理养殖密度,并且水体中饵料生物是有限,鱼种的高密度投放使得水体中的饵料生物无法满足鱼种正常生长需要。鱼种也生长得不好。
一些农户重水稻的管理而忽视了对鱼类的管理,他们对“三分养七分管”的认识不深,巡田的力度不够,多半是心血来潮到田边走一走,在巡田过程中,也存在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在巡田中要执行哪些具体工作。
针对水产养殖,提倡的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然而,我县部分农户不重视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对病虫害缺乏系统的认知和对其发生规律缺乏了解,在早期预防控制上做得不扎实、不到位,病害出现了就开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用药存在随意性,导致养殖水产品和种植的水稻存在药物残留,这样一来,一是增加了种养殖的成本;二是胡乱用药造成水体的污染;三是种出来的水稻、养出来的水产品不生态,严重一点还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品种的选择。引进品种主要根据市场需求,养殖基地的水质、水温和农户的饲养管理技术来确定。“稻+鱼”生态综合种养殖要求品种选择抗病力强、不带病原,不是外来入侵物种,生长快。在品种引进时,要掌握苗种厂家的具体情况。查阅苗种厂的生产日志和相关台账,是否存在使用违禁药物等情况,从而保证引进苗种的质量。加强对农药残留物等物质的检测。在苗种采购中,要求对出场苗种采取随机抽样,加强检疫与药残检测,从源头保障低质量苗种放入稻田,从而保障农户放入水田中苗种的质量。另外,采购协议上明确厂家的售后服务制度,对农户在苗种养殖前期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并提供补苗等服务。
为保障鱼苗正常生长和保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使“稻+鱼”效益最大化,应当合理规划养殖密度,确保水体中的饵料生物能够满足投放鱼苗的正常生长需要。还可以因地制宜,结合水质、水源和养殖品种的生长特性以及其他因素,适当的调整养殖的密度。
水产养殖工作是三分养殖七分管理,针对养殖过程,我们要加强管理。在水质方面,要确保流入稻田的水质安全,时刻了解用水上游的情况,是否有农户施用农药,用的是什么药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毒水体流入稻田;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气温过高时可适当加深田水,防止稻田中水的温度过高,下雨时还要注意做好排水防涝。平时要多到田间走走看看,注意鱼类摄食情况,水稻生长情况,是否有敌害生物进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雨天加大巡田次数,注意田埂是否结实,是否有溢水逃鱼。加强鱼病防治工作,尽管“稻+鱼”生态种养殖不易发生病害,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病症,例如烂鳃、肠炎等,遇到问题,要及时咨询业务部门。
稻田需要用药时,建议选择低毒高效、残留时间短的农药。例如,常用的生物农药包括“7216”、“1711”和庆丰霉素等,它们基本上对鱼类无害。安全使用农药的常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适当加深田水,以稀释掉入水中的农药,以降低农药的浓度;另一种方法是放掉部分田水,让鱼游到鱼沟或鱼凼中,施药后待农药毒性过后,才注入新水。建议分批施药,喷洒农药时,应尽可能将药物喷在水稻的叶子上,这样可以提高防病防虫效果,还可以减少药物落入水中对鱼类造成危害。鱼药应选自正规生产商生产的鱼药,避免使用氯霉素、呋喃唑酮、孔雀石绿和国家禁止的其他违禁药物。应注意用药的方法和用量,做到对症用药,应根据水体大小和病症确定药物用量,如果用量太少,则难以治愈,过多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用药后要加强巡查,时刻关注鱼类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