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新城区小学 王 华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因而小学可以说是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最佳时期。传统的小学教育忽视了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一心扑在知识的传授上,导致很多学生形成了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改正就变得非常困难了。所以,我们要加强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传统文化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这些礼仪贯穿于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中,深深熔铸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血肉当中。当然,有很多礼仪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像跪拜礼等,但仍然有很多礼仪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像用餐、问候等礼仪规范。同时,这些礼仪也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象征着一种更有秩序的社会,象征着一种美好的希冀。对学生进行礼仪文化的熏陶,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
朝代的不断更替中,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志士,流传后世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反映了强烈的爱国情怀,爱国精神以诗词和典故形式被传承下来。其中,杜甫可以算是爱国诗人的代表,他的诗作中经常体现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爱国被划为德育范畴,各种爱国名句印刻在学生心中,能够为培养其爱国精神打下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久经战火的中国可谓百业凋零、百废待兴,而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中国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但是靠着进取精神,新中国在逆境之中求生存,不断改革,不断求索,我们自己造出了原子弹、造出了人造卫星。所有这些成就靠的就是这一份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进取精神。只要确立目标,就应该奋起直追,不畏艰难险阻。若小学生继承此精神,对其良好行为的养成将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交往的礼仪是中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提倡“以和为贵”,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要秉持这一原则。你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在交往时要有礼有节。从小培养学生交往礼仪,有助于其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促进其良好行为的养成。
粮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中华民族的一个重大问题。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在各个朝代的人口基数都很大,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古代科技的落后,农业的发展一直是非常缓慢的。所以,粮食短缺是一直伴随中华民族的一个问题,唐代诗人李绅就有一名句流传千古:“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因此,我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种节俭的文化。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解决了粮食问题,几乎每个人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了,但是节约粮食的美德却不能丢。为此,我们在德育课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粮食从播种到收获的种种不易,让学生树立“浪费粮食可耻”这一观念,并切实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还可以搜集古代的诗句让学生背诵,观看《一九四二》等题材的电影,引导学生节约粮食,养成用餐美德。
在小学阶段,《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作品都是需要背诵的篇章,这些经典作品中多涉及修身养性的名言,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经典的韵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些经典作品中的内容,给学生讲述一些古人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真正去渗透这些美好的言辞,将其化为自己真实的行为。
就当前来说,活动的举办在小学阶段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活动的形式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如绘画、写作、歌唱等。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的举办来影响学生的行为。比如,以“孝道”为主题的写作或者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通过绘画记录父爱和母爱某一个瞬间,在自身画作中表现“孝文化”。多样化的活动能以各种形式强化学生对父爱和母爱的感知,升华学生的情感和对孝道的认知,且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拉近彼此距离,让学生在学习优秀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修养。
众所周知,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向学生讲解屈原文化的同时,可在课堂中渗透中国近代战争中的革命志士,并组织学生参观抗战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地,读书和实际行动齐头并进,让学生深刻体会伟人的高尚情操,逐渐培养其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