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农村局,河北秦皇岛066300)
现阶段,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实施应用对于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意义重大,有效利用并改进传统技术是提高玉米种植效益的关键途径[1]。基于玉米种植改良方向,应积极探究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实施要点,为保障种植户利益提供有力支持。
玉米栽种易存活,并不需要很优越的种植条件,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玉米种植仍在走传统管理经营路子,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在天灾面前玉米种植丧失了基本保障。例如,灌溉防旱设备、引流抗灾设施等这些最基础的条件严重缺乏,大大影响了农作物的有效种植。
近年来,人们对玉米的需求逐年增加,但种植户却在减少,导致玉米种子供不应求,加之土地资源的限制,更加要求市场提供优质的玉米种子。而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谋取私人利益,将一些假冒伪劣种子甚至缺乏生长能力的种子上市出售,极大地损害了农户的利益,给玉米种植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
受自然气候影响,我国南、北土壤肥力存在着天然差异,加之长期耕作,受风吹日晒,导致土壤肥力逐渐丧失,即使在土壤表层施加有利于提高肥力的微量元素,也收效甚微。目前,土壤肥力欠缺已成为影响玉米种植产量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
玉米种植所需技术含量较高,科学管理经营是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受制于落后的传统经营耕作方式,我国大部分玉米种植仍主要依靠经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使得技术更新及推广难度加大,阻碍了玉米科学种植的进一步发展。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可以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提高玉米单株生产量,实现单位面积玉米超高产目标。借助先进的经营管理策略,能满足传统密集型耕作需求,有效降低人工种植成本。首先,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是对传统耕作技术及经验的有效继承与突破,能在相同种植密度下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并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其次,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能减少耕作程序,减少人工种植管理时间,缩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与种植收益。
基础设施建设在玉米种植管理过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为了促进玉米高产,种植人员应在满足一般种植条件下,加强设施建设,提高玉米抗灾能力。按照目前玉米种植状况来看,急需的设施是田间灌溉设备。虽然玉米具备一定的抗旱能力,但是长期干旱并缺乏灌溉设施,会使其产量大受影响,为此,购买合适的基础性灌溉设备必不可少,如喷灌与沟灌设施。
为了实现玉米超高产目标,种子选择至关重要,种植户应在正规渠道下购买合格优质、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种子。购买种子前,应综合分析种植区自然条件,如当地气候、土质等,再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优质的种子。一般情况下,选择玉米种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以提高玉米产量。其一,注意外观鉴别;其二,根据当地病虫类型及病虫害特点挑选适宜的品种;其三,选择与当地自然资源分布相适宜的品种;其四,根据当地农户种植经验挑选适宜的品种;其五,根据当地耕作管理特点挑选适宜的品种。
就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肥力来讲,很多田地均未达到玉米种植需要,对玉米生长收获均有不利影响。在此生产背景下,需通过科学施肥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高玉米产量。其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利用传统施肥方式增加土壤肥力,例如,秸秆还田技术可保证土壤拥有足够的有机肥供应,这种施肥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玉米播种前,应利用包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人工处理,以保证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提升播种效果。同时,包衣剂量应适中,在保护种子基础上,要按照标准对种子进行处理及效果评估。另外,播种前,要摊开种子对其集中晾晒,去掉小粒、破粒种子;播种时,最好每穴放置4粒。出苗后,要科学移栽,增强种植效果;出苗20 d后,要严格按照宽窄行相间栽培机制进行参数设定,留苗5 000~100株/hm2,株距保持在40~45 cm,保证株间通风、采光便利,实现产量与效益同步提升[2]。
为了实现玉米种植高产高收,优化田间管理过程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为保证田间管理的有效性,必须结合传统管理与现代科学管理优势,提高田间管理的技术水平。
3.5.1 选择肥沃土壤。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水分需要量较大,因此,应合理选择玉米种植区域,尽量选择土壤层含水丰沛的地块或者靠近肥水旁便于取水的地块。此外,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要确保营养元素充足,因此玉米种植区应位于肥沃地带,以促进玉米正常生长。
3.5.2 科学耕种。在北方地区,玉米是一季作物,且北方温度相较南方偏低,因此种植时间应提早,一般在5月份左右。玉米种植前,要对地块进行整耕,且耕作深度大概在27 cm;玉米种植时,应施加底肥,底肥可用农家腐熟肥混合硫酸钾、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锌,需结合深耕进行,确保施加的底肥深入地下。为了实现玉米高产,应合理选择玉米播种温度,土壤温度在10℃以上最为适宜,播种深度应在离地表5 cm处,每个孔穴放置两三粒种子,撒播完成后用湿润细土直接覆盖即可。
3.5.3 肥水合理供应。玉米生长过程中肥料需求量大,尤以氮肥为最。因此,玉米生长过程中应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期进行氮肥施加,为满足玉米营养需求,还可施加适量钾肥和磷肥。在玉米生长初期,玉米需水量大,因此,需保障水分持续供应,以满足玉米发育所需。
3.5.4 苗期全面系统化管理。前期要注重对玉米苗进行认真查看,确保无缺苗现象。补苗后,还应及时浇水、施肥,以保证其健康生长。同时,应选择与定苗大小相同的株苗进行系统化留苗,使得密度保持在5%左右。另外,株苗培育施肥,可以选择三元素复合肥,每667 m2可施10~15 kg,或根据实际情况施加农家肥,苗期出现的病虫害现象较多,因此必须加强病虫害管理。例如,黏虫、蚜虫、地老虎等可以结合病害实际情况施加农药,降低虫害发生概率,保证玉米苗期健康生长。
3.5.5 玉米穗期科学管理。为了提高玉米整体株苗在种植期间抗病能力及种植质量,需定期对弱小株苗进行清理。当株苗拔节后,为提高根系能力及减少倒伏和倒折现象的发生,应进行一次深中耕。另外,在穗后期中耕时,应结合追肥进行,保证追肥入穴效果并提高培土能力。为消除玉米穗期主要病虫害,需针对性施用农药,并做到从穗顶端开始,科学管理整个穗期。
3.5.6 花期全面有效管理。玉米花粒期是收获期的前期,全面加强管理对后面结果收获影响巨大。在这段时期内农户需处理的工作较多,例如,要施加攻粒肥,要及时浇水和正确处理排涝,还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及时有效处理病虫害问题。在处理病虫害问题上,要根据病虫害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农药喷洒,玉米黏虫可借助40%水胺硫磷500~600倍液喷施防治,或者2.5%敌杀死1 000倍液进行集中处理。
3.5.7 适时全面收获。针对早熟玉米,收获期选择在授粉后45 d前后;对于晚熟玉米品种,收获期选择在授粉后50 d前后。
为提高玉米产量及品质,在其种植过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方法,结合相关技术继承与创新,实现玉米种植高产优质;要立足于玉米种植地区条件,探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具体应用,有效选择先进、科学的技术措施,从而提高玉米种植效益,促进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