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规模化农业网状产业链架构研究

2021-01-19 11:41
乡村科技 2020年35期
关键词:秦皇岛市规模化产业链

张 杨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100)

1 秦皇岛市农业发展概况

河北省秦皇岛市现有耕地面积19.067万hm2,农业从业人口155万。2016年,秦皇岛市农业总产值351.99亿元,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 621元,位居河北省第5名,增速达到7.8%。

1.1 粮油产业稳定发展

秦皇岛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147万hm2,年产量80万t左右,主要农作物种类有玉米、薯类、豆类、水稻和小麦等,昌黎县、卢龙县已被列为河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秦皇岛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近3.0万hm2,秦皇岛市是北方地区粮油加工大市,年加工能力在500万t以上。秦皇岛市甜玉米加工企业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2以上。

1.2 蔬菜产业持续发展

秦皇岛市蔬菜年播种面积达5.333万hm2(复种指数1.8),产量350万t,其中70%销往京津及东北市场,主要种类包括番茄、黄瓜、豆角、生姜、甘蓝、大白菜和食用菌等。近年来,秦皇岛市蔬菜产业呈现生产机械化、产品品牌化发展势头,昌黎县、抚宁区被评为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县,昌黎县被誉为“河北蔬菜之乡”,抚宁区被誉为“河北蔬菜示范县”“河北豆角之乡”和“生姜之乡”。“马芳营黄瓜”被评为河北省十大地方特色蔬菜,现已成为冀东地区最重要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昌黎县恒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农业农村部千亩蔬菜标准化示范区(河北省共3家)。昌黎丰科食用菌生产基地一期投资3.5亿元,年生产能力达1.25万t,现已成为北方地区工厂化水平最高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

1.3 园区农业快速发展

秦皇岛市拥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7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6家。昌黎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秦皇岛市成为河北省唯一整市域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单位。秦皇岛市拥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7家、省级示范点12家,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园区3家(北戴河集发、昌黎渔岛、昌黎葡萄沟)、四星级2家、三星级1家,休闲园区总数约70家,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社会总收入近18亿元。北戴河区集发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及北戴河村片区被认定为北方地区唯一“中国农业公园”。

2 秦皇岛市农业规模化发展概况

秦皇岛市拥有骊骅淀粉、鹏泰面粉、金海粮油等规模粮油加工企业34家,年加工能力在500万t以上。一是生猪产业。秦皇岛市年出栏生猪270万头,拥有年出栏千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257家,其中1/2以上集中在抚宁区。河北宏都实业集团是河北省4家进京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之一,年屠宰量超过150万头,日供北京市场2 500头以上。抚宁区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秦皇岛市唯一的全国畜牧大县(河北省34家)。二是肉鸡产业。秦皇岛市是国家级商品肉鸡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年出栏肉鸡6 000万只,拥有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规模肉鸡场65家,其中青龙县34家。由正大集团、中红三融等企业领衔,秦皇岛市年屠宰加工肉鸡能力已超过1亿只。三是毛皮动物产业。昌黎县是全国毛皮动物养殖大县和“中国养貉之乡”,毛皮动物饲养量达到1 200万只,年产值30亿元。依托昌黎和荒佃庄两大毛皮交易市场,年成交毛皮1 000万张,交易额达60亿元。四是牛羊产业。秦皇岛市是河北省重要的肉羊育肥基地和高档肉牛生产重点地区,年出栏肉羊200万只,共有年出栏千只以上的规模肉羊场563家,其中卢龙县360家。

秦皇岛市工农业比重为12.8∶32.9,仍然处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距离农业现代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虽然工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作为粮食和原材料的供给产业,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大力发展农业,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给农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提高,更多的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维持社会稳定,将剩余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以往的小户种植、经营方式生产规模较小,种植效率较低,成本却很高。而实行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不仅增加了科技力量,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而且大大降低了耕种成本,提高了农业产量,稳定了农民收入,同时保障了市场供给。

3 农业发展的规模与效益

对于农作物产量而言,原始的单户耕作、小本经营占用大量的劳动力,种植过程简单,种植品种单一,农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农民靠天吃饭,仅能自给自足。然而,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生产技术、土地利用率、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逐步提高,能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剩余的粮食可以用来交换其他商品和服务。农业生产发展到规模化生产阶段,可以解决更多人的粮食问题[1]。

对于提高经济效益而言,规模化生产可以形成一种信息优势,产生品牌效应,获取更多的消费者;可以使分工更专业,实现产品标准化、成本缩减化、管理和技术专业化;对于新产品开发有较强的激励作用,使产品获得较强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

对于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而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后,农民合作社发展转向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一方针打破家与户的概念,树立“大户”观念,几个甚至几十个家庭合并成一个“大户”,每户人口不少于10人,户均土地总量自然成倍增加,每家的土地适当进行合并,减少原有的田埂和畦沟,新的田埂畦沟不再是地界,而是应排灌需要而设,同时便于机械作业。将剩余的劳动力解放出来从事一些副业来增加收入,并户不仅能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贫困、养老等社会问题,全面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对于土地管理者而言,规模化生产可以解决土地管理粗放问题。目前,农村长年外出务工的家庭约占40%,在当地创业务工的约占40%。这部分农民大部分不愿意放弃自家土地,但是由于耕地面积不足,使他们的经济收入偏低,又不得不外出务工。农村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以老年人、妇女、残疾人为主,劳动能力差,种植水平低,收益不高。通过并户,将土地地块小规模合并,土地还在农民自己手中,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的收益,而且能外出务工增加自身经济收入。

4 多维规模化农业网状产业链架构形式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

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关联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现阶段农业发展中选种、培育、收割、销售等环节已呈现了各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建立了良好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使人力、资源、技术、信息和资本从价值链的一端流向另一端,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品服务的加工升级,形成多产业合作模式的多维度网状产业链形式(见图1),使农业得到持续有利发展。

从图1可以看出,从农作物生产、加工到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而每个经济单元的价值是不同的。每个环节均可以与其他产业合作,互惠互利。例如,在终端的特色示范区,可以将之前环节的最新成果形成展示区作为科普信息园地,大大丰富人们的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

5 多维规模化农业网状产业链岗位分析

对农业产业链进行梳理,分析与产业链相配套的岗位群,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发展,并提高人才培养过程与产业链的匹配效率。从规模生产的农业选种、耕种、施肥、防治病虫害、收割等,每一个种植环节都需要种植户不断耕耘和付出,以获得丰收。但是,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的种植经验并不能解决丰收路上的所有问题,要想结出饱满的果实,还需要技术指导,以工辅农,实施科技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这些都需要相应的技术员和科技企业合作作为支撑。从最初的农作物种植到商品化的产品销售,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不同的岗位需求。一旦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价值链,那么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参与社会化生产,生产不同的产品来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

6 多维规模化农业网状产业链对农业的影响

规模化生产带来的产业辐射效应可以促使形成农业产业链,使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产业借力发展,进而形成产业集群,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化程度。此外,规模化生产也会带来聚集效应,出现同种经营方式,促进同类型产业聚集式发展,形成竞争合力,产生规模效益,成为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2]。

7 结语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由此形成产业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增强了内部经济性。随着产业链的日益成熟和配套设施的日趋完善,产业间会出现信息共享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推动劳动力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的整体升级,最终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益。然而,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要避免规模聚集的不经济性,主要体现在产业之间资源、信息不能有效流动,互为独立个体,不能相互促进,最终成为一潭死水,没有动力和发展后劲;在聚集过程出现矛盾深化和消减不力,使内部不能充分发挥价值,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内部竞争激烈,区域内生活和生产成本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污染和治安问题。

猜你喜欢
秦皇岛市规模化产业链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河北省秦皇岛市扎实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于广明作品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病防控策略探析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奉献一生捐资助学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