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纬 严 康 秦家友 邹 刚 陈 莉 陈翠莲 张晋锐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内江 641000)
油菜作为四川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的油菜籽产量以及种植面积等都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创新高。川东南浅丘区地形及气候特点相似的区域包括内江、资阳、自贡大部分地区以及宜宾、泸州、南充、遂宁等市的部分浅丘区,占四川人口比重较大,土地利用历史悠久,农事操作年代久远,土壤熟化度较高,耕地面积较大,是四川油菜主要产区之一。油菜收获后有大量的土地闲置,安排好接茬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行夏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种植夏玉米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还可以避免倒春寒天气对苗期的影响,在收获时避开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及时晒干籽粒,避免发霉变坏,保证玉米品质。
1.1 前茬作物的改变影响种植习惯近年来四川省各地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小麦面积不断减少。1949 年内江市油料产量7000t,至1978 年油料总产才达到2.2 万t,至2018 年内江市油料种植面积8 万hm2,总产17 万t,分别是1949 年和1978 年的24.3 倍、7.7 倍。人们习惯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因为种植油菜而突然改变。大部分地区对于油菜-玉米轮作模式还比较陌生,进行这种轮作模式的农民还不多。导致油菜后的夏玉米生产面积上不去,油菜-玉米轮作模式只能变成单一的油菜单作模式,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土地浪费。比如隆昌市春玉米有1.2hm2,油菜生产保护区则为0.67hm2,而小麦-玉米复种0.067hm2。
1.2 优良夏播玉米品种缺乏对内江市的新店、田家、同福、双才、椑木、互助、太安、凌家、白马等9 个乡镇品种使用情况调查发现每个乡镇主推品种均不一样,有7 个品种在作为主推品种。主推品种过多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优秀突出的夏播玉米品种;另外就是大家对夏播玉米品种没有概念,对于优秀夏播玉米新品种推广应用不够。比如在各地夏播表现突出的正红505,未见到农户种植,多数农民基本上沿用春播玉米品种。使用春播玉米品种的最大问题是大多品种抗性较差,受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粒腐病等病害及玉米螟影响严重,产量不高,少部分品种每667m2产量能达到400~500kg,大部分品种在350kg 左右,较差的品种只有250kg 左右。
1.3 播种方式不合理,影响夏玉米丰产性根据调查,大部分农户采用直播方式播种,只有22%的农户采用育苗移栽。采用直播方式加大了用种量,每667m2用种量大多在2kg,而采用育苗移栽播种只需要1kg。直播方式也降低了出苗成苗率,易受鸟害影响,造成缺苗。直播还延迟了播期,油菜收割整地需要较长时间,错过最佳播期,在夏玉米散粉期易遇到极高温天气将影响结实。
1.4 种植密度普遍偏低,未能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据调查,大部分农户种植密度沿用春播玉米种植习惯,密度在2600~3000 株/667m2,种植密度都没有达到最佳丰产密度。而根据马晓君等[1]、刘晓林等[2]的研究,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茎秆性状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显著增加玉米群体产量,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密度为6 万株/hm2下产量最高;该密度下玉米群体和个体功能达到协同增益,玉米产量构成(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协调,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1.5 夏播玉米田间管理不合理影响了产量,进而影响收益调查中发现近80%的农户田间管理粗放,不注意施肥量、施肥方式和病虫害防治。大部分农户在播种后的田间管理主要是苗期雨天施1~2 次肥,打1~2 次除草剂。直播种植定苗偏晚,有些长到7、8 叶才进行定苗。病虫害发生时不注意观察,做不到及时防治。夏播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高温高湿天气多,大风暴雨时有发生,应对灾害天气措施不足。连续阴雨天未能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影响授粉结实。大风吹倒吹斜未能及时扶正。
2.1 开展油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广泛示范推广,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夏玉米过去人们都习惯种植小麦,近年来才开始大面积种植油菜,很多农户对于油菜-玉米高产栽培还缺乏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引导。油菜在全省粮食生产规划中占有重要比重,四川省小春粮食约占全年总产量的1/5,稳定小春粮食生产的压力相对较小,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空间。2019 年四川省种植小春粮食171 万hm2,面积和总产量保持稳定的同时,重点是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四川省将集中力量,重点从优质品种推广、订单基地建设、绿色技术模式开发、农旅互动融合等方面保障“天府菜油行动”实施,巩固提升全国油菜第一大省地位。充分利用好油菜地,积极进行夏玉米生产,做好高产高效示范引导工作,带动农民科学种植夏玉米。
2.2 积极开展夏播玉米优良新品种的适应性筛选工作,为农民选用品种提供指导夏播玉米由于气候特点不同于春播玉米新品种,生长环境差异较大,积极筛选适合夏播的玉米新品种十分必要。优秀的夏播玉米新品种,既要能抗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也要能抗穗腐病、粒腐病等病害。优良的夏玉米品种是夏播玉米生产丰产丰收的前提。
2.3 夏播玉米栽培建议
2.3.1 种植密度与品种选择合理的密度可以显著增加玉米群体产量[1],还可以增强个体功能[2],在四川省适当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可以降低田间杂草发生量[3]。四川地区种植密度以4000 株/667m2为宜。种植密度还应结合所选品种农艺性状,尤其是株高、株型,株高在250cm 以下,株型紧凑的品种可适当增加密度。选择品种需考虑品种抗性,首先需抗穗粒腐病、青枯病、大斑病、小斑病,其次是抗玉米螟。还需要兼具株型半紧凑至紧凑,株高不高,茎秆抗倒性强,品质优良。
2.3.2 播种方式采用直播方式播种,则需要适当深播。根据程秋博等[4]的研究结果,在旱地、旱季玉米生产中选较大粒播种,适当深播可以有效地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旱性,达到保产增收的目的。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尽量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播种。育苗移栽可实现提早播种,在前茬作物收获前2 周即可开始播种;育苗移栽还能保证苗齐苗壮,节省种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抵御干旱天气、鸟害影响的能力。无论是直播还是育苗移栽,播种后注意地下害虫防治,主要防治地老虎(土蚕),及早发现及早防治。
2.3.3 播期安排播种时间应尽量选择在夏玉米的开花散粉期,错开极端高温天气。任胜茂等[5]研究表明,夏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随播种期推迟而延迟,生育期总天数随播种期推迟而减少。夏玉米适宜的播种期为5 月上旬和中旬,此时播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播种期的延后,5 月下旬播种的产量下降,6 月上旬和中旬播种产量下降明显。内江周边一般以5 月中旬完成播种为宜,如错不开茬期则采用育苗移栽进行适时播种。
2.3.4 田间管理重施底肥,及时追肥。合理的施肥能增加产量,还能提高抗倒伏能力。陈尚洪等[6]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密度为6000 株/hm2、施氮量为375kg/hm2时能获得最佳产量。夏玉米倒伏以茎折为主,茎折多发生在受密度和施氮量显著影响的基部第5 节和第6 节,每hm2种植6000 株且施氮量为375kg 时能降低总倒伏率。由于夏播玉米生长较快,因此要施足底肥。追肥要及时,较春播玉米提前1周左右进行追肥,追肥后应进行培土盖肥。夏播玉米地杂草生长迅速,应及时防治杂草。
2.3.5 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青枯病、穗粒腐等,对病害主要是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如遇到病害严重则需要及时防治。虫害是夏播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因此虫害防治非常关键,需要引起重视。虫害则需要人工防治,因为目前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的玉米品种很难找到抗玉米螟的品种。玉米螟对夏玉米的为害较重,很多地方经过夏天加代繁殖,玉米螟虫口数量更多,为害更加严重。
玉米螟的为害主要有: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当预测穗期虫穗率达到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 头时,在抽丝盛期应防治1 次,若虫穗率超过30%,6~8d 后需再防治1 次。可用75%的辛硫磷乳剂1000 倍液,滴于雌穗顶部进行防治。
2.3.6 及时收获晒干黄曲霉毒素一直是困扰四川玉米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黄曲霉毒素存在的原因是玉米籽粒的霉变造成的,因此及时收获、及时进行干燥处理对于玉米生产十分重要。尤其是夏玉米种植,更应及时收获,抓紧夏末秋初的少雨天气晒干玉米,以免发霉变坏,影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