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丽,眭书祥,董章辉,王虎,赵丽芬,李增书,朱青竹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
冀石265 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培育的转基因抗虫常规棉新品种,2019 年8 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90020)。该品种适宜在河北省唐山、廊坊及其以南棉区春播或与其他作物间作套播种植。
母本石远345 是陆地棉与亚洲棉的远缘杂交后代06K585。该品系植株较高,茎秆坚韧,叶片大小适中,株型松散,透光性好,铃较大,衣分高,结铃吐絮集中,不抗棉铃虫,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
父本石抗163 是转基因抗虫棉品系。其植株筒型,茎秆较软,铃大,衣分高,品质优良,抗病性稍差。
2006 年根据“亲缘关系较远、生态型差异较大、主要性状互补”的亲本选配原则,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马兰试验基地配制杂交组合06K585×石抗163。
2007~2009 年以高产、优质、抗病虫为选育目标开展选育。结合南繁加代,加快育种进程;异地多点鉴定,提高材料的适应性;低代纤维品质测试,及早淘汰纤维品质不达标材料,减轻工作负担,降低选择盲目性。最终决选出表现优良的新品系09M1161,推荐进入初级品系比较试验。
2010 年参加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初级品系比较试验,新品系09M1161 表现产量优势强,品质及抗病虫突出。
2011 年参加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组织品系比较试验,该品系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暂定名为冀石265。
2012~2014 年分别在南宫、辛集、河间、宁河、故城进行多年多点异地鉴定试验。
2015 年4 月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14) 第093 号〕。
2016~2017 年参加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2018 年参加河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
2019 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区域试验;同年8 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90020),命名为冀石265。
冀石265 生育期124 d;株高106 cm,植株塔型,松散;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淡绿,叶功能期长;霜前花率90.0%,霜前花僵瓣率3.3%;铃卵圆型,单铃重6.7 g;第一果枝节位7.3 节,单株果枝数13.3个,单株结铃数17.6 个;子指11.7 g,衣分38.3%。
2.2.1 品系初级试验 2010 年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品系初级试验,冀石265 平均子棉产量为3 587.94 kg/hm2,较对照冀棉958 增产10.5%,居第1名;平均皮棉产量为1 428.00 kg/hm2,较对照冀棉958 增产11.2%。
2.2.2 品系比较试验 2011 年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品系比较试验,冀石265 平均子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 679.7、1 906.35 和1 828.00 kg/hm2,较对照冀棉958 分别增产19.44%、16.74%和17.35%。
2.2.2 区域试验 2016 年河北省冀中南春播常规棉组区域试验,冀石265 平均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 491.14 和1 333.58 kg/hm2,较对照冀丰1271 分别增产1.3%和0.2%。2017 年冀中南春播常规棉组区域试验,冀石265 平均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 662.91 和1 497.47 kg/hm2,较对照冀丰1271分别增产10.9%和9.8%。
2.2.3 生产试验 2018 年河北省冀中南春播常规棉组生产试验,冀石265 平均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 572.49 和1 431.07 kg/hm2,较对照冀丰1271 分别增产7.39%和8.3%,均居参试小组第5 位。
2016~2017 年从河北省冀中南春播常规棉组区域试验取样,由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纤维品质检测(HVICC 校准)。冀石265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 mm,断裂比强度31.7 cN/tex,马克隆值5.4,整齐度指数84.2%,纺纱均匀指数138。
2.4.1 抗虫性 2014 年经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冀石265 对靶标害虫的抗虫性生物测定结果为抗性水平。
2.4.2 抗病性 2016~2017 年河北省冀中南春播常规棉组区域试验,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抗病性鉴定。2016 年冀石265 枯萎病病情指数为8.2,抗枯萎病;黄萎病相对病情指数为6.0,高抗黄萎病;2017 年冀石265 枯萎病病情指数为9.8,抗枯萎病;黄萎病相对病情指数为25.1,耐黄萎病。综合鉴定结果,冀石265 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
冀石265 适宜在河北省唐山、廊坊及其以南棉区春播种植,或与其他作物间作套播种植。
地膜棉田适宜播种时间为4 月20 日前后,直播棉田适宜播种时间为4 月25~30 日。
适宜种植密度因土壤肥力而异。高水肥地块为4.2万~4.5 万株/hm2,中等水肥地块为4.5 万~5.3 万株/hm2,瘠薄旱地为5.2 万~6.5 万株/hm2。
以科学管理为原则,适宜的底肥与追肥施用量比例为3 ∶2。施肥时应注意开沟深施,以提高肥效。底肥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磷酸二铵、尿素、氯化钾的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50~225、150 和225~300 kg/hm2。追肥以氮肥为主,6月下旬结合浇水或降雨追施尿素75~112 kg/hm2;7 月中旬花铃期追施尿素150 kg/hm2,若底肥钾肥不足,可追施氮钾复合肥225~300 kg/hm2;生长后期适当补施盖顶肥,预防早衰。
7 月15~20 日打掉主茎顶尖,瘠薄地可适当提早打顶。旺长棉田8 月10 日前打掉中上部群尖。及时拔除空株和去掉空枝,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
遵循“前轻后重、先控后促、少量多次”原则,并根据棉花长势和地力状况酌情施用缩节胺进行化控。蕾期、初花期、花铃期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5~22、30~45 和45~52.5 g/hm2,生育期内喷施缩节胺的总量不得高于150.0 g/hm2。瘠薄旱地应酌情减量。
全程监控,及时防治蚜虫、红蜘蛛、棉盲蝽、棉蓟马等害虫。蚜虫和棉蓟马发生为害时,棉花卷叶株率达到10%以上,可选用10%吡虫啉1 500~2 500 倍液、10%蚜虫清1 000 倍液、20%啶虫脒8 000 倍液喷雾进行防治;棉盲蝽发生为害时,真叶期百株虫量4 头、棉株被害率达到3%,花蕾期百株虫量10~12 头、棉株被害率达到5~8%时,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2 比例1 500 倍液均匀喷雾进行防治。
二代棉铃虫一般不防治。棉铃虫发生严重的年份,即百株3 龄幼虫3 代棉铃虫虫量达到13~15 头,4 代棉铃虫虫量达到10 头时,可选用5%甲维盐粉剂75 g/hm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50~750 mL/hm2对水600~75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