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红溪实验幼儿园 马晓莉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它们的颜色、造型、材质、作用等信息,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是游戏中不可多得的游戏材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游戏内容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增加幼儿的经验和开阔视野。于是结合小小的瓶盖,我们开始了实践层面的大胆尝试。
3-6 岁的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期,对瓶盖的利用、创造,可充分发挥他们的求异思维,让他们一物多玩,想象创造,探索多种玩法,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创造,让他们发现原来废旧物品也可以变得美丽生动,从而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瓶盖变身要求幼儿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式,通过联想,“因材施艺”,大胆创新,其中各种瓶盖与其他材料的重新组合,在改造过程中进行思考创新,如瓶盖结合剪刀、胶带、笔、毛根、各种彩色的纸等,就能让幼儿发挥创意,进行盖盖创意DIY。
生活中的盖子除了瓶盖,还有锅盖、桶盖等,材质不同,大小各异。除了巧妙地将他们进行重组,我们也可以指导幼儿尝试改变其原有功能来实现改造,一旦此类物品的功能界线被打破,改造后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用以上盖子巧妙组合,提供鼓槌或者轻巧的木棒让幼儿根据音乐或者节奏进行敲击、合作,变身“盖盖音乐坊”。
生活中,我们总会潜移默化地积累许多“习惯性的经验”,对于各种瓶盖我们如果将它原有的样态与色彩进行改造,变身各种棋子,构建与众不同的“盖盖智慧屋”,当看到幼儿在自己制作的棋盘上专注而饶有兴趣地下棋时,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盖盖变身”就无限度地调动了幼儿的发现兴趣,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广的实践操作空间,大家通过动手操作改造,将瓶盖变成一样精美并有实用价值的新资源,从而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以及尽情表现自己的艺术情感。
教具学具作为幼儿园教学和游戏活动的辅助用具,迎合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充分挖掘瓶盖的价值,并根据教学的不同目标和计划,结合各班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将盖子改造成为教具学具,可以渗透于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学科领域中。
自制教具和学具活动,为班级创设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幼儿的思想和意志得到磨炼,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检验,从而全面提高了他们的各种能力。
在幼儿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渗透“盖盖乐”,对幼儿的主题学习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这样的活动既能为主题教学服务,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推进主题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幼儿在主题中越来越多关注和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盖子,探索盖盖的用处和玩法,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并产生“变废为宝”的意识;与此同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合作交往、表达表现、观察探究、肌肉动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通过游戏的开展,也进一步深化幼儿对主题内容的认识,拓宽班级主题课程的架构。
《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园艺术领域非常注重幼儿的“废物利用教育”。主题中的盖子都是收集的各种废旧盖子,废旧物改造的过程,对于幼儿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提供了创造美的途径,有助于提高“发现”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在改造的过程中,幼儿接触了多元文化,萌发了审美的情趣,培养了表现和创造的情感,从而感受到全新的艺术体验。
1.学会欣赏。通过废旧物改造产生的每一件精美作品,总会有它的闪光点,幼儿在欣赏时,会叹服作品的完美创意,并萌发很大的热情催促自己创造更优秀的作品,不仅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且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欣赏周围美的东西。
2.主动思考。幼儿在看到废旧盖子,甚至其他东西会产生联想:这些还可改造成哪些东西,我还可以怎么玩,甚至可以跟哪些材料进行组合在一起游戏……往往在观察中就自然而然直接完成了构思,不再觉得茫然无措,不会用搬抄法去表现,而是喜欢用个性化的方式表现,并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变得更爱思考了。
综上所述,由师幼共同创设的“盖盖城”里共设置了集创意、语言、益智、探索、艺术、运动九大类游戏,均来源于幼儿集体商量和遵从幼儿意愿建构。旨在通过盖子等一些游戏材料的多通道交互、多方面参与拓宽主题课程的架构,深化幼儿对主题内容的认识,增加幼儿相关的游戏经验和开阔视野,提高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