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途径探析

2020-12-18 18:35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马庄初级中学苟龙涛
亚太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落地生根学科核心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马庄初级中学 苟龙涛

2016 年9 月13 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研究成果发布,其中提到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标志着“教书育人”中“育人”价值观的理性回归,意味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能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既有认识社会的功能,也有教育的功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历史课程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中学历史教学逐步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育人本位、学生核心素养本位的转型。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为五大板块: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唯物史观也称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学科诸素养形成的核心理论,也是历史学科成就人的最基本原则。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思维,是在特定的时空联系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史料实证是认识历史的核心方法,论从史出,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是一种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是最核心的价值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些问题逐渐凸显,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考试成绩,认为历史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教材知识和题海战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可以。但学生受这种教学方式影响,对历史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只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而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更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没有形成正确的历史情感和价值观,中学历史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无法落实。故此,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新指向和轴心。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其人文修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使其在了解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情感的深厚,并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通过唯物史观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中进行准确的理解,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实进行推理和论证,有助于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

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途径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张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实现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目标,使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政治思想品质、道德人格和史学品格,能够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理解历史。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注课堂教学

首先,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设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教学活动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尤为关键,一定要围绕培养学生五大核心素养展开,要明确、具体、容易操作,且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例如,针对“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一课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设计:了解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的历史事件,明确五位春秋霸主的史实,认识楚国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通过屈原投江的事件向学生传递伟大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品质。其次,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切入点。情境是历史教育教学的媒介,是学生成长的跑道。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拉近历史和学生的距离,从现实入手寻找历史渊源,或者从历史知识着手获得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借助教材、文献、音频资料、影视素材、图片,也可以借助语言、问题、背景、活动(角色扮演、编演历史剧、参观博物馆和纪念馆)和新旧知识的关系等。但值得提及的是,不是所有的历史知识都可以从教学情境中获得,例如历史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在“虎门销烟”授课过程中,通过播放电影《林则徐》片段,学生深入了解了民族英雄林则徐大义凛然的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之为人需要责任感,而责任感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历史教学最终的落脚点。

(二)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特点的历史教学弊端早已显露出来,以培养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着力点的历史教学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就像一盏明灯,使历史教学改革的思路更加清新。目前,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百花齐放,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微格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等。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全面推广,慕课、微课的大量投入使用和自媒体平台(博客、微博、微信、QQ、贴吧、论坛等)的不断完善,大量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到了教学过程中。其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的任务单,观看微课视频,查找历史文献,利用收集的史料分析历史问题,形成史料实证的意识。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分享观点,然后在班级展示讨论结果。在讨论和展示成果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运用史料的能力和解释历史的能力,也提升了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和竞争创新的意识。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学改革的原动力,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提升的保障。2016 年11 月的《人民教师》杂志提出教师应具备七大素养,具体包括信息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素养、媒体素养、社会参与与贡献素养、自我管理素养和未来教师的新要求。要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七大素养,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并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辨别分析和正确评估,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支配,有效利用;能够对历史教育教学充满挑战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同时激发学生的开拓意识,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能够掌握历史专业知识,具备扎实史学基本功,提高跨学科如文学、政治、地理等方面的素养,对生活各个层面所涉及的知识有所把握并能进行细心探究;能够在面对传媒上纷杂的历史相关信息时具有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和评估能力,并能巧妙运用媒体;能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向周围的人解释历史事件,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认识,为社会做贡献;能够明确努力的方向,合理安排时间,善于沟通交流和控制情绪,积极锻炼身体并保持正能量。此外,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代言人,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所以要把政治纪律、规矩放在重要位置,要把能适应变革作为常态,把学习当作生活方式。

(四)推进评价模式改革

教育评价从根本上说是对教育质量的考核和评估,教育质量的内涵决定了“评什么”和“怎么评”。因为历史学科原来的三维目标变成了五大核心素养,所以必须构建多元评价模式。首先,评价目标要多元化,要围绕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来设定,注重历史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关注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其次,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不仅要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有时甚至可以参考社区和社会的评价,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再次,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同时兼顾终结性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关键能力、品格和价值观的形成。然后,评价手段要灵活多样,要将质化和量化两者结合起来,灵活地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常规的测试外,还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整理、思维导图绘制、历史剧的编演等。最后,评价标准要多元化,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缺乏自信的同学,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结语

总之,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强化历史思维,培养人文素养,使中学生具备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民族感和爱国感。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鼓励他们采用前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其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提升历史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形成历史感悟和科学的价值观,促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落地生根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