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华
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赋予儿童灵性的生活。根植于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的传统游戏,表达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具有娱乐性、群体性、合作性等特点。如果能让儿童在传统游戏的实践和创新中,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玩出诚实守信、团结互助、自强坚毅等品格,一定是“功莫大焉”的事情。江苏省徐州市公园巷小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用传统游戏育德,涵育学生品格,积淀深厚。
结合徐州地域文化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构建了传统游戏课程体系框架。
中华传统游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和科学原理,不论是游戏本身的历史背景、玩法规则,还是游戏道器的制作过程,都涵盖着方方面面的学科知识。学校项目组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将游戏元素融于学科教学之中,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和学生年段特点,以提升学生规则、合作、进取品格为主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将游戏中的文化元素、思维元素、运动元素、创造元素、艺术元素等融入学科教学内容之中,如语文学科的文化表达、数学学科的思维表达、英语学科的跨界表达、体育学科的肢体表达、科学学科的创意表达、音乐学科中的律动表达、美术学科的形象表达等。
学校开发传统游戏,设计有时代意义、有创新功能的主题课程,将“戏创”课程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体育健康课进行融合,结合学生学情,分年级、分学科进行课程规划和实施。
学校积极传承徐州地域传统游戏文化,颇具匠心,选择入选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徐州香包、徐州跑竹马、徐州剪纸这三个地方传统游戏,打造地方特色游戏“戏创”课程,进行特色整合设计和主题推进实施。此外,学校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游戏进一步开发,确定了适合小学生玩乐的、有利于学生品格提升的一系列游戏。
项目利用现有的空间,将封闭式游戏博物馆打造成多位一体的开放式、隐育性、常态化游戏场馆,通过添置自主互动式游戏体验设备,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体验。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还拓展了智慧教育网络平台,将居家学习期间的亲子游戏过程和成果分享上传至平台,并开展网络展示评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和创意表达的兴趣。
学校开放管理的小白杨剧场为学生提供了游戏体验和文创成果展示的平台,报告厅定期开展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大型游戏主题交流活动。学校的操场和教室更成为学生随时交流和切磋竞技类、益智类游戏的场域,游戏交流和体验活动渐渐成为一种常态。
学校积极打造传统游戏博物馆长廊,展现中华传统游戏历史、游戏诗词、与游戏相关的非遗目录。“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从这些诗句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体味到乐观向上、坚持不懈的游戏精神。此外,学校还配备了开放式游戏展柜,为学生提供游戏道具、材料,使传统游戏博物馆长廊成为寓教于乐的互动游戏场域。
学校将地方特色游戏和民族传统游戏纳入社团活动。益智社团引进社会资源,开设有趣生动的沙画课程,助力学生智趣共生、多元发展;文创社团借助家长资源,邀请家长志愿者,为学生开设“绘纸鸢”“绣制香包”亲子社团活动;角色社团邀请校外专家,开展传统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
项目实施一年来,学校分年段共开展了35次传统游戏社团活动,参与人次达到2000 余人,积累了很多社团活动的优秀案例。
学校积极探索传统游戏社团活动范式,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明规则、会合作、懂进取。学校精细化设计,确立了“传承—成长—拾趣—守约—合作—励志—创新”的活动范式,即品传统游戏渊源(传承)→设传统游戏目标(成长)→创传统游戏情境(拾趣)→明传统游戏规则(守约)→观传统游戏行为(合作)→评传统游戏结果(励志)→激传统游戏活力(创新)。
江苏省徐州市公园巷小学在游戏馆课程、游戏空间资源、游戏社团的多元发展和共建互评中,实现全体学生的品格成长,推动项目的高品质发展。